【上理人的夏天】潜心夯实上理教学科研硬实力
暑期是教学科研领域强基固本的黄金时段,在这个暑假里,无论是教学科研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还是教学科研工作者,都潜心笃志、开拓协同,努力夯实上理教学科研硬实力,为新学期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增添后劲。
迎接评估齐心协力
为迎接上海市属高校审核评估工作,在评估中彰显学校特色,推动上理“精品本科”再上新台阶,近一年来,学校已陆续召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工作会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院长教学论坛等十几场专题会议。7月初,学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前期指导(一阶段)工作会议,随后专家组召开了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指导与交流研讨会。暑期,针对专家指出的审核评估自评报告以及教学状态数据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梳理和讨论,精心修改和完善自评报告,为9月中旬即将开展的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前期指导(二阶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人才培养是‘螺旋式上升’的一个过程,改革没有尽头,我们唯有不断梳理、总结、改进和提升,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国家、社会、行业需求进行合理定位,才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学校教务处处长朱坚民说道。据了解,针对审核评估这项涉及全校的“大事”,整个暑假教务处全体员工以及相关职能部处的教职员工都参与其中,齐心协力扎实做好迎接审核评估的准备工作。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前期指导(一阶段)工作会议现场(王博摄)
自评报告指导与交流研讨会现场(王博摄)
专业认证精益求精
没有一流学科建设为支撑,精品本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在2016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果中,全国共有205个专业通过认证,而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名列其中,有效期为3年。工程教育认证关系到专业教育的引领方向,涉及到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学生管理等方方面面,因此本专业全体教师都需投入到认证的准备工作,而认证工作小组的教师更是“连轴转”。机械学院认证工作小组于2017年7月提交专业认证自评报告,1300多页的报告可以窥见参与工作的老师付出了怎样的辛苦和努力。“拿到专业认证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专业认证,持续改进我们的学生培养体系,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学生是专业认证的最大受益者,所以作为一个以培养学生为使命的教师,做这些工作是责任所在。”参与认证工作的丁晓红老师感言道。
机械学院召开多次工程认证相关工作会议
基础研究捷报频传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政策引导和培育力度,着眼于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和研究创新能力,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夯实基础。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结果,学校共有55项项目获得资助,立项数连续四年超过50项。其中,光电学院朱亦鸣教授申报的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太赫兹波谱与成像技术研究”获批立项,是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的首次突破。在谈及获批的感想时,朱亦鸣表示感谢学校给青年学者提供了发展的好平台,作为上理的一份子,更有责任为了学校的事业发展而努力,将以此为激励,希望未来太赫兹技术研究院能够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太赫兹中心。此外,能动学院杨茉教授成功获批重点项目“传热传质的非线性特性研究与应用”,是继2015年后,我校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再次实现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项目数是一定的,能不能拿下,实质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上理工的整体学科实力,学科建设和投入,成为我们获批的强大支撑。”杨茉说道,“我们希望通过本重点课题的研究,使我们工程热物理团队的研究实力得到加强,并在国际国内学术界形成较大的影响,研究更具特色,在国际国内学术界占据自己的位置。”
据悉,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公布了2017年度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名单,我校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彭滟教授申报的项目“基于太赫兹纵场的远场超分辨检测系统研究”(17SG45)成功入选,荣获“曙光学者”称号。
朱亦鸣教授(王博摄)
彭滟教授(左一)
研讨交流精彩纷呈
学术交流是做学问、搞科研不可缺少的平台,今年暑期,学校主办、承办、参与多场学术交流研讨会,让师生们或近在校内或走出校门,与同行面对面交流,拓展视野、启迪思维。8月初,“全国颗粒运动及结构测量技术2017”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办,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水利系和我校光电学院联合主办,共有来自海内外的35名教授及数十位研究生参加。此次以“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创新能力”为主题的研讨会,旨在广聚业内贤士,博览众家之长,对进一步提高颗粒领域内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能够和最顶尖的学者面对面交流,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偶像见面会’,让我很受鼓舞。”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生李然兴奋地说道,“这使得我们能够以更高更全的视角来看待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拓展我的思路和眼界。” 参与主办此次研讨会的杨辉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已赶赴贵阳参加另一场有关“颗粒”的学术研讨会,他表示:“研讨会是一个双向的交流,一方面向同行展示我们最先进的技术增强我们科研人员的自信心自豪感,另一方面是让师生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最新的行业资讯,所以对于科研人来说,高质量的学术会议是多多益善的。”
此外,暑期学校科技处代表我校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服务一带一路与军民融合战略研讨会”,共有56所高校参会。在研讨会上,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大学以及高校的将军和学者们分别做了主旨报告。与会代表就高等学校如何全面发挥高校自身优势,把“双一流”建设与“一带一路”和“军民融合”战略紧密结合,更好服务两大战略的统筹推进,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据了解,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上海市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我校光电学院承办的物联网技术协同创新研讨会也在暑期成功举办。
“全国颗粒运动及结构测量技术2017”学术研讨会我校师生与参会专家合影
科研平台屡有突破
今年暑期,学校努力推进产学研项目申报,共申报宝山区产学研项目8项,为近五年申报数最高。我校参与建设的两个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培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成功获批。分别是与上海光和光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先进光学制造人才培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以及与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功能性黄酒先进酿造技术人才培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这是继2015年我校获批3个同类实验室以来又一次取得突破,标志着我校协同创新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近期,学校申报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中国周边经济研究中心”,经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批准成功备案。这是学校在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首次获批的教育部科研平台,标志着我校国际问题研究在国家级平台建设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新闻中心 董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