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人民币吸引力与升值贬值无关
日前,网上有个帖子《2015,跟着汇率去旅行》,列举了一些旅游目的地货币与人民币的汇率变化,精心打造“省钱之旅”。事实上,自2015年初人民币出现一个阶段性贬值之后,有关人民币汇率的走向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其实汇率的形成是有其运作机理的,贬值和升值都属于正常现象。人民币的波动幅度扩大意味着人民币的汇率更有弹性,更具有市场性,这恰恰是人民币在新形势下走向新常态的内在表现。
汇率的变动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同时也和一国经济密切相关,一味地依靠升值来增强人民币的吸引力是不可持续的。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更加透明、更加市场化,投资者自然会更愿意持有人民币,这和货币究竟是升值还是贬值没有必然联系。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宽幅震荡,甚至一段时间内的贬值都是可以接受的。2014年人民币已经跻身全球第五支付货币,在全球多数经济体增长缓慢的背景下,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推进步伐,显然将更容易被各国货币当局和投资者所接受。2015年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和互换交易的推进,原油期货、人民币农产品期权等新型金融产品的推出,人民币对全世界的吸引力会不断增强。这些方面的改革,要求人民币汇率必须在供求关系影响下实现双向波动,保持基本稳定。
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发生根本性逆转是由国际与国内多方因素导致的。一是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使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波动增大。QE 退出所产生的外溢效应使新兴经济体面临着资本外流、国内资本流动性短缺和资产价格大幅缩水的冲击,导致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市场投资回报率降低,并使货币面临较大贬值压力。同时,新兴经济体央行采取干预本币贬值的政策操作空间越来越小。人民币汇率在此背景下也必然会有一定的贬值预期,进而形成双向波动的局面。二是未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迎来新的机遇,预期投资规模将超过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2014年中国首次成为净资本输出国,海外投资第一次超过吸引外资数量。“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为国内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走出去”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大对新兴市场的直接投资。三是人口红利的优势正逐步消退,出口企业面临较严峻的外部环境。近些年由于劳动力短缺和工资的不断攀升,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人口红利作为出口竞争的优势逐步下降。许多国家已从中国撤资,把生产企业迁往劳动力更廉价的国家。此外,由于国内对于环境保护标准的提升,加上中小企业融资难、产品缺乏竞争力的现象较为突出,出口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较严峻,人民币大幅长期升值会使出口企业难以承受。四是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得到明显改善,国际收支更趋于平衡。国际收支账户从“双顺差”格局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正常态,这也意味着国际收支总体将趋于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其实也减缓了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在未来一个时期内,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会保持在一定区间内上下波动,而且这种变化波动的幅度会更大、周期会更长。在双向波动的情况下,人民币市场化价格反而能更好地体现,人民币汇率不再可能回到单边的升值或贬值的状态中,区间波动已成为新常态。(作者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原文来源:《解放日报》 2015-03-02 |作者:徐琤
原文链接: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5-03/02/content_70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