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规划 促改革 创一流】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打造高水平师资

03.03.2016  15:02

    2015年12月7日,中国工程院正式公布2015年增选院士结果,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钱锋教授当选。这一喜讯,对华理来说,既标志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再获重大发展,也使其师资队伍建设的“十二五”规划完美收官。

    围绕人才强校战略,“十二五”期间,华东理工大学人事改革扎实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效果显著,师资队伍国际化有序推进,师资博士后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支能适应创建一流大学要求的高素质、高层次、高水平教师队伍。


    以领军人才为核心树立标杆

      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人才是基础。而大批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标杆”作用,将有助于带动华东理工大学的整体发展。

    “十二五”期间,华东理工大学依托“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东方学者”等高层次人才计划,加速汇聚高端人才:田禾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钱旭红教授、钱锋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国家“千人计划”学者2名、青年“千人计划”学者4名、“973”首席科学家4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与讲座教授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相比“十一五”末均有大幅度的增长。

    在突出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的同时,华东理工大学注重后备力量的引进与培育,实施“青年英才引进与培育计划”、设立“青年英才校长奖”,激励优秀中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

    以“青年英才校长奖”为例,该奖项的获奖者均不满40岁,却都已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在青年教师中起到了引领作用。而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青年英才引进与培育计划”,则以搭建“人才金字塔”的模式,每年遴选一批优秀青年人才,给予重点关注,分层次和类型给予津贴和经费支持,构建由“优秀青年教师培育项目”、“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发展支持项目”和“青年英才计划”等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青年英才引进与培育资助体系。该计划实施3年来,已对60余位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专业水平且有很好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实施重点扶持、跟踪培养。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在多项政策的扶持下,华东理工大学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业绩突出、结构合理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5年间,新增“973”青年科学家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青年拔尖人才3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0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1名。


    以创新团队为关键 打造高峰

    2015年10月,由龙亿涛教授担任负责人的“界面光电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项批准,实现了华东理工大学零的突破。华理的科研之路,又攀上一个高峰。

    科技创新团队既是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高校不断攀登高峰的关键所在。创新团队由明确的研究方向、核心领军人物、创新人才群体、科研创新平台等多种要素组成,对形成团队合力、积极承担国家各类科研和教学项目,其优势不言而喻。

    “十二五”期间,华东理工大学通过引进与培养,建设了多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

    资环学院冯耀宇教授所在的国家“千人计划”团队,就是其中之一。过去5年,团队对隐孢子虫的宿主特异性、传播和高毒力亚型产生的遗传机制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领域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6篇,他引高达1800余次。冯耀宇教授也于2014年入选Scopus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并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3年9月,材料学院引入李红波教授团队,致力于推进新能源材料学科发展。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团队已完成新能源材料专业的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建立了以骨干教师带队、研究生和博士生参与的科研创新队伍,承担了包括科技部“863”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在内的7项课题,获得科研经费资助超过1000万元。

    据介绍,华理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将打造15~20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实现学科的集群发展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大团队争取国家级重大项目和奖项;重点建设15~20支高水平示范性教学团队,以带动专业和课程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以全体教职工为基础  缔造高原

    2015年12月18日,华东理工大学全体教职工的银行卡里,都收到了一笔“令人惊喜”的款项:学校追加的3500万元岗位津贴增量发放了。“十二五”期间,为提高教职员工的收入水平,进一步稳定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队伍,华东理工大学进一步修订完善薪酬分配制度,以改善民生,为缔造“人才高原”提供基础保障。

    “金字塔顶的高端人才毕竟在少数,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全体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成长的同步,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人事处副处长周彦波说。

    为此,华东理工大学出台了《深化教职员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校院两级管理的绩效评估框架体系,实施基于规划指标的绩效评估卓越津贴分配方案,并在部分高层次人才中试行协议工资制。

    发挥师资博士后平台作用,培养人才和遴选师资,也是华理“十二五”期间人事工作的重要内容。华理自2011年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以来,新增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师资博士后共进站177人,出站后录用87人,各类博士后基金获批272项,对于调整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起到了显著效果。此外,华理还以“引进”与“送出去”相结合,有序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十二五”期间,华理共选聘优秀留学人才138名加入教师队伍,遴选355名教师出国进修,从事访问研究、国际课程师资海外研修等。至“十二五”末,华理专任教师中,有半年以上出国留学或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由22%增加到35.7%,其中,76名优秀海外留学人才荣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完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华东理工大学还面临着挑战。据周彦波介绍,“十三五”期间,华理将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围绕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需要,灵活运用“预聘制”、“专职科研人员”等模式,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