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构筑拔尖人才成长新渠道
一是深化大类招生和分层培养。继续深化按学院或学科大类招生,坚持在深化通识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推进宽口径专业培养,在学生大学生涯的前段按大类实施通识与学科基础教育,后段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学校在原社会学类、经济学类、金融学类、数学类、化学类、生物学类、生态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设计学类、软件工程十个大类实施大类招生的基础上,2015年新增心理学类、学前教育类、特殊教育类、新闻传播类、物理学类等,共有15个院系按照大类招生。同时,学校生命科学学院、设计学院、音乐学系、美术学系等院系推进一专多方向的培养模式,精心设计了适合具体专业方向的厚基础、精专业的培养方案。
二是推进课程开放共享和学生完全自主选课。为让学生充分享受学校学科综合优势带来的丰硕学习资源,学校持续推进课程开放共享,让学生可跨年级、跨专业、跨院系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实现学生完全自主选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2015年,本科生开课总量达到6560门次,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开设361门次、通识核心课程19门次;可供学生跨专业跨院系选修课程达2738门次,有6102人次的学生修读了跨专业课程。
三是正式实施暑期短学期制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拓展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学校制定了《暑期短学期实施办法(试行)》,并于2015年起正式实施本科暑期短学期制度。暑期短学期教学活动包括课程学习、实习实践、海外交流三方面的内容。2015暑期短学期全校共开设了134门次课程,修读学生达4460人次,覆盖2011-2014级四个年级学生。除了暑期课程以外学校和院系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暑期海外学校、夏令营交流项目,海外专业实习项目等学习实践和海外交流的机会,受到学生的好评。
四是完善转专业机制。学校制定了《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办法》,建立了规范的以兴趣和解决困难为导向的转专业制度和工作流程。2015年校内批量转专业计划数516人,申请转专业学生数358人,正式录取转专业学生数221人;学习困难转专业及参军转专业30人。
五是实施主辅修制度。为适应社会需求,学校不断调整和修正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教学计划,新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招生。比如,2015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辅修专业学士学位人数878人,辅修专业证书人数181人。随着辅修专业教学时数成为教师职称晋升本科教学工作量核心指标、辅修专业管理并入本科教务系统,辅修专业教学运行不断规范,辅修专业教学日益受到师生重视。
六是继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方面,继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优秀学生培养工作,启动2014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51位优秀学生入选计划;组建拔尖计划班委会,实行自主管理,组织素拓活动增进交流等等。另一方面,学校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于2015年上半年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并从2015级新生开始在生物科学专业正式举办“菁英班”,共同探索菁英人才培养途径。目前,学校已落实“理科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的各项培养措施,初步形成理科精英人才合作培养的制度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