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数量红利”到“人口素质红利”

01.04.2016  14:02

中国已经走过刘易斯拐点”、“中国即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中国逐渐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等报道近年来不绝于耳;“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海归已成为海待”等观念也在百姓间广为流传。许多人不禁要问:中国经济是不是真的要失去竞争力,在中国读书是否真的无用?笔者认为,非也!

诚然,从数据上看近年中国劳动力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30多年后,中国开始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力供给即将见顶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按照中国劳动年龄的定义(16-59岁),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2年已经触顶达到9.37亿,之后人口数量将开始呈现延续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迈过了“刘易斯拐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正开始逐年下降,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中所享有的人口红利也将不复存在。而且随着老龄人口不断增长,我们发现年轻劳动力的数量在以更快的速度萎缩。通过计算预测显示,未来年轻劳动年龄人口(15-29岁)数量到2020年为止,都将每年以3.6%的速度减少。年轻劳动力占比的快速下降,加剧了年轻农民工的短缺。笔者认为,日益变化的人口架构正在使“农民工”这一过去接近无限量供给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接近枯竭。

另一方面,中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之后,大学本科及专科院校的毕业生数量就以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从每年100万人增至每年730万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超过了中国经济对大学生的需求,从而导致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困难,大学生的工资水平上升缓慢。与2010年的高点相比,2013年新增农民工供给骤降49%,而大学应届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创新高,2013年达到约700万,比2008年多了46%。同时,我们注意到要求有本科或以上学历的职位占到城镇总体劳动力需求的28%,而有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求职者占比达到了37%,供求失衡明显。根据去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09-2012年这三年中,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每月工资以12%-13%的复合增速,从2369元上涨到3366元。同时,农民工每月平均工资正以每年17.4%的复合增速度,在三年里从1417元攀升到了2290元了。

笔者在感叹于现状的同时,并不认同将现状简单的线性递推。过去二十年,随着中国逐渐发展成世界工厂,中国的GDP增长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制造业驱动的。从农民工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占了36%,建筑业占了18%,大量的农村廉价劳动力供给和城镇化劳动力需求有效匹配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奇迹。但是展望未来,中国目前的增长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政府已经意识到改变的必要。从外部看,在全球复苏前景温和、复苏之路并不平坦的背景下,出口需求不大可能回到“黄金时代”。从内部看,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下滑,未来建筑活动的“新常态”预计会更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能源及环境限制,同时地方政府与国企债台高筑。年轻劳动力的骤减、再加上年龄更大、受教育劳动力的持续增长应有助于中国调整经济结构平衡、将经济模式从出口和房地产变为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

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消失,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将下降。虽然笔者认同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但不同于市场观点,我们认为中国“人口数量红利”的消失伴随着“人口素质红利”的产生,中国的廉价研发人才(理工科毕业生)供给充裕。我们预计这将令中国未来的研发成本保持在低于海外的水平,中国的研发人才红利日渐显现,人才成本将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项明显优势。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未来几年,由于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供给过剩,因此与其它职业和蓝领岗位相比,研发人力成本将以更缓慢速度上涨,全社会对高学历员工的需求远低于供给。我们没有毕业生/各项职业需求细分,但我们认为每年的理工科毕业生数量远超研发岗位数量,因此研发人才库呈供给过剩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本科毕业后接着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大学毕业生占到毕业生总数的约20%,最近这个趋势有所增加。这意味着未来研究生的数量会以更快速度增长。其中,理工科毕业生占到逾60%,我们预计未来三年每年会多30万名工科人员进入就业市场。 中国每万名员工中研发人员的数量从2000年的10 名增至2011年的38名,说明人才结构更优化。从研发人员总数看,仅2011年一年中国就新增了32.9万研发人员。到2011年底研发人员总数达到190万,从绝对数量看排在世界第一位。 2011年研究所研发员工的平均工资为5.2万元人民币,企业研发员工的平均工资为6万元人民币。这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的约1/15(一名工程师的年薪约为15万美元),意味着每年节省了约500亿美元。中国的人口红利正从“廉价工人”转向“廉价工程师”。

年龄更大、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劳动者占中国劳动力的比例将从目前的67%上升到2020年的73%以上。笔者预计,未来五年与蓝领岗位相比,中国的研发人力成本上涨速度更慢,因为大学毕业生供给过剩。我们认为中国的廉价研发人才(理工科毕业生)供给充足,将有助于中国提高在某些高科技行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的研发人才红利正在显现,这一现象可能会限制工资增长并支持下列行业的发展:1) 更高端、高科技及以研发为导向的行业,比如计算机、软件、高级机械设备等;2) 高端服务业,比如医疗保健、教育、咨询和金融等。这些行业依赖于学历更高的有经验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而非农民工。

此外,我们认为具备职业技能的年轻工人稀缺,反过来将创造出自动化设备的新需求。另外,更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仍有技术和设备升级、以及产品和服务创新空间。实际上,有迹象表明在这些行业,中国正向产业链上方移动,近年来中国在电子、机械设备行业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得益于工资上涨压力较小、生产率提升空间更大,这些行业的前景乐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认为政府无需多虑人口结构的改变,而应着眼于进一步增加对全民教育的投入。长远的看,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大幅增长,中国人过的越来越幸福并非依赖于人口的增长,而是有赖于科技带来的效率提升。 (作者系瑞银中国证券研究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