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交通大整治半年成效显著 勤务改革科技创新助力执法正义

25.09.2016  13:02

  东方网记者徐程9月25日报道:静安违法鸣号现场查处辅助系统投入试点、宝山城市道路交通缉查网通过测验、集成手机举报等多种功能的“上海交警”APP即将推出、“上海史上最严交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已进行市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今年3月25日起,一场规模空前的交通大整治席卷上海,彼时,对于这场整治的力度和效果,各界看法不一。而今,大整治已经走过半年,力度丝毫未减,更多常态化的长效执法和管理机制相继推出,巩固大整治的成果。

  “要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严管重罚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而绝不是搞一阵风式的短期秩序整治。”大整治满月时,上海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白少康就提出,要通过严格的执法管理“立法律规矩,正尊法风气”,努力实现“警不在现场,法自在人心”的社会效果。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市民更有切身感受,半年的整治,让上海的交通秩序持续向好,无论是交通秩序,还是遵法氛围,都比整治之初有了明显改善。

  交通大整治半年交通事故同比下降近3成

  开展交通大整治,是今年市委聚焦补短板“从严加强综合交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半年下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据上海公安统计,交通大整治开展近6个月,全市共发生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共计381起,死亡362人,受伤125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7.84%、15.22%、48.77%。3月份以来,全市日均拥堵报警、举报违法停车报警分别减少0.69%、5.15%。

  除了数据的变化,上海市民在马路上也感受到了交通大整治带来的有序和通畅:道路交通秩序和面貌明显改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逐步优化,市民群众的守法意识和文明交通程度得到新的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有所提高。市统计局民意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受访群众支持交通大整治。

  勤务改革科技创新助力执法正义

  过去,上海进行的各类交通整治,更关注对道路交通秩序的整治。而这次大整治,目标则直指交通违法行为,严格执法”是交通大整治贯穿始终的重点。”比如在全市239条道路两侧边缘漆划1200公里黄线,以“违反禁令标线”从严处罚违法停车行为,效果很好。为了确保公交优先,我们坚持加强对公交专用车道的执法管理,对违法进入公交专用车道的社会车辆进行严格执法,目前公交专用车道的速度已经提升了10%。”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总队长邢培毅说。

  整治之初,警力不足是一大瓶颈。为此,上海公安开展交通管理勤务机制改革,把“落实执法管理责任”作为交通管理勤务机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因地制宜在市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划分96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设立一个交警大队,对应若干街镇和公安派出所,实行队所联勤(交警队和派出所联动)管交通,长宁、静安、黄浦、徐汇四个区已率先进行试点。同时,组建了3400余人的交通辅警队伍,并建立统一、规范的交通辅警管理制度,在全市1100余个路口和相关路段逐步承担起指挥交通、疏导拥堵和辅助执法等工作职责。

  执法力量日渐完善,更有力、更高效的执法手段也通过科技创新得以实现。上海正加快推进外环线内1.8万套查处违法停车“电子警察”建设,创新拓展“电子警察”新的执法功能,并将街面高清探头纳入交通管理,破解“警在法才在”的困局。对于“不系安全带”、“开车打手机”等区别于“闯红灯”等严重违法的“小违法”,虽然取证比较难,但上海警方通过科技化手段已经顺利实现利用“电子警察”查处;静安警方利用声纳技术加上人工执法方式查处违法鸣号,两天共查获204起;宝山利用道口高清探头结合大数据技术,布置了一张“城市道路交通缉查网”,缉查涉嫌交通事故逃逸车辆、逾期未年检的车辆及涉嫌假套牌的车辆……9月23日,上海交警部门透露,接下来将推出集成了“违法缴款”、“违法举报”等多种“掌上功能”的“上海交警”APP。

  为固化交通大整治成效,上海公安也积极推动《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开展修订过程,健全地方道路交通管理法规体系。据悉,修订案中关于多次交通违法行为、多次交通违法逾期不处理、行驶证被暂扣期间上道路行驶等法律责任,以及交通违法信息关联个人征信应用、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与居住证办理“挂钩”等政策措施,都将有新的说法。

  制度改革做根本保障,科技手段成执法利器,目的是更好地落实严格执法的要求,通过对违法行为的纠正、处罚来“立规矩、正风气”。有了规矩,才会有良好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