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上海交大“以史育人” 推出《上海交通大学史》
在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20周年之际,记录学校百余年厚重历史的巨著《上海交通大学史》隆重出版了。这部鸿篇巨制历时十余年编撰、全书共分8卷、300万字、照片1000余帧,真实完整地记录、展示了学校从1896年建校以来从艰苦跋涉到奋力崛起的办学历程和发展轨迹,是上海交通大学发展历程的“鉴真实录”,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真实缩影,在中国高校校史研究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交大发展的写照,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缩影
巍巍学府,百年交大,历史是沧桑也是明镜。上海交通大学115年来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百年兴衰相伴而行。交大从艰难跋涉到奋力崛起的历史过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历史场景,谱写了中国大学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上海交通大学史》是国内校史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部大学通史著作,它以恢宏的卷帙记录了上海交通大学百余年的厚重历史,以历史研究的客观与责任感,以全方位视角和近距离直击结合,以学术的精神和细致的笔触,在深入、广泛挖掘各地所藏档案史料和现有出版资料的基础上,全景展示了上海交通大学自1896年建校以来110年的历程。该书按学校发展不同历史阶段,分为八卷,约计300万字。第一卷至第四卷已于2011年上海交大115周年校庆之际出版、首发,第五卷至第八卷将于2016年4月5日正式出版发行。全书由原校党委书记、校史编委会主任王宗光教授主编。
第一卷《南洋公学》,起讫时间为1896年至1905年,是交通大学创建肇始时期;第二卷《创建近代工科大学》,起讫时间为1905年至1921年,是交通大学创建近代工科大学时期;第三卷《建成理工管结合的工科大学》,反映的是1921年至1937年间的交大历史;第四卷《战争环境下坚持办学》,记叙了交通大学1937年7月至1949年9月的发展历史;第五卷《新中国的多科性工业大学》,记叙了交通大学1949年5月至1959年7月共10年的发展历史;第六卷《转型为国防工业大学》,记叙了上海交通大学自1959年7月至1978年共19年多的历史;第七卷《综合性理工大学》,记述了上海交通大学从1978年至1991年的发展历史;第八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记载了上海交通大学1992年至2006年共15年的发展历史。
交通大学是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她诞生于19世纪末期,伴随中国近代化过程,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交通大学的历史既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曲折发展的缩影,又是近代社会推陈出新在一所高校的生动反映。《上海交通大学史》虽仅仅为一校之史,但其间世变幅度之大,时间跨度之长,经历曲折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在全国高校中都罕有其匹;它是交通大学历史的浓缩,更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写真。更重要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史》梳理了交大的发展脉络,发掘出鲜活的历史事件,披露了见微知著的师生校友轶事,提炼出真实历史背后所蕴含的民族传统、大学精神、大学文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宏伟目标,强调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表达出对于历史文化、对人文传统的重视,曾反复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历史以“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上海交通大学史》是一部“活教材”,它的编撰完成和发布,是上海交通大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梳理和传统历史文化传统,以史为镜、继往开来、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助力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有力举措。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物馆馆长张克非教授特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史撰写了书评,认为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史》,会让人们深深感受一所好大学百年历史之丰富和积累之厚重,体会培育大学优良传统、校风之不易及其宝贵价值和巨大作用,以及这些精神财富对于大学保持自身特色、优势并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会由此而认识校史研究和著作在立德树人、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具有的重要地位,强调其“完全有借鉴、推广的价值”,为清晰观察我国近代大学发展的具体轨迹提供了现货样本,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老师,更是“最好的清醒剂”;反复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作为国史与地方史的一种延伸,校史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文化层次的鲜明体现,更是大学精神凝炼的源泉所在。《上海交通大学史》的出版,为贯彻“以史育人”理念提供了一部了解学校悠久历史和精神文化的优秀著述,也为学校自身大学文化建设、人才培育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精神载体。
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上海交通大学一向重视“以史育人”,在回顾学校历史、高等教育历程之际,尤其重视藉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递“以史育人”理念,倡导从丰富的历史中汲取营养、用传统文化教育青年,助推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致力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创新型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一向重视以史育人。学校于1996年、学校百年校庆之际,就在发祥地百年徐家汇校区建立了全国高校第一家校史博物馆,以丰富的实物、大量生动的文字说明和先进的声响设备, 展示了学校百余年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历程,全面介绍出自交大的科学家、教育家、政坛名人、商业巨匠和文化名流,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高校档案界第一个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每一个交大人和到访嘉宾在学校的“必访之处”,平均每年要接待5万余名观众,对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亦有独特的启示和裨益。上海交通大学办学重心整体迁入闵行校区之后,学校亦开始在闵行校区筹建新的校史博物馆,以期更好地发挥以史育人的目的,新的校史博物馆也将在120周年校庆之际在闵行校区隆重开幕。
上海交通大学在教书育人中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的嘱托,十余年来一直坚持“一把手上新生第一课”的优良传统,每年秋季新生入学后,都由学校党委书记亲自为全体交大新生上第一堂课,每一次的第一课都是从交大悠久、优秀的校史讲起,通过讲述校史校情,引导大学生尽快树立“交大人”精神和责任意识,弘扬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精神。这个优良传统已经由两任党委书记延续了十余年,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校领导班子成员还分头亲自给大学生上思想政治教育课,以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感染和教育青年学子。
《上海交通大学史》的编写、出版本身,也为推动全国大学校史研究的深入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样板。上海交通大学一向重视校史研究,将其纳入大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成立了由学校党政领导亲自领衔的校史编纂委员会和相应工作机构,将该工作列为学校“985”建设项目,在人员、经费等各个方面提供保障,编写、出版了一系列校史研究著作。学校原党委书记王宗光同志因年龄原因离开领导岗位后,继续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全身心地主抓学校校史的编写和研究工作,团结、组织一批熟悉交大情况的老同志,并得到新任书记、校长的大力支持。交大校史的编写从一开始即树立了“记录办学历史、展示育人成果、总结经验得失”的明确目的,尽可能发挥“存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很好地回答“交大是谁、交大从哪里来、交大要往哪里去”的历史之问,为一代又一代交大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提供精神动力;也已成为学校建设一流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在全国高校中,上海交大较早成立了专门的党史校史研究室,并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规模和编制,还非常注重引进、培养具有历史学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才俊,形成了一个学养深厚、勤勉有为、热爱校史且能够专心致志、长期坚持的研究团队,确保了8卷本交大校史编写工程的质量,也为此后校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持续进行奠定了基础。
中华民族正在践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注重从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汲取智慧、积聚能量、夯筑根基。上海市有关部门正在大力推进“校史育人联盟”建设,期望充分挖掘校史中蕴涵的历史文化底蕴,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按照教育规律、利用校史资源,促进学校间院校之间的校史研究、交流合作与经验共享,从而大大提升高校校史文化育人的整体功效和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让优秀、丰富的校史文化,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新组成,成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上海交通大学“以史育人”理念与上海市的部署不谋而合,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共鸣;《上海交通大学史》的出版恰逢其时,正好可以成为在新一轮文化育人热潮中通过讲好“交大故事”、从而传播“中国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生动教材。
来源:腾讯网 201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