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交大举办“互联网+时代下的未来金融新格局”高端论坛

28.09.2015  10:25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与上海银板客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日前联合举办“互联网+时代下的未来金融新格局”论坛,该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财富管理课程项目组及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金融精英联谊会联合承办。论坛获得了众多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媒体的鼎力支持,来自监管、各大金融机构、企业高管、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海外学院的专家学者及媒体记者等各界人士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谷来丰副院长表示,从来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国这样重视互联网。中国在互联网领域交的答卷是绝对好的答卷。如果上网查一下世界市值排名前20的互联网公司,你会发现是6家是中国企业。然而为什么说中国做的比较好?因为美国排在前面的谷歌亚马逊,脸书,他们是做70亿减13亿人的生意,就是减掉中国人的生意。他们肯定是排在前面。但互联网最大的公司前10名当中,有4家是中国,像做的特别好的阿里巴巴,腾讯。中国的互联网改造程度比美国要高,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改造起来难度比互联网零售更难。互联网金融现在才热起来,而阿里巴巴改造零售在5年前就已经热起来了,原因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没有物流的问题,也不需要建仓储,并且对品质的鉴别有更好的公开性。同时,零售是完全竞争的市场,而特别是金融,是属于垄断市场。古院长高度评价金融跟互联网结合所带来的机会,并充分肯定互联网金融改革对未来发展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俞骏杰特别提到了“中国P2P”的发展。在中国,很多老百姓、非金融从业人员,甚至是部分金融从业人员,都把互联网金融与P2P划等号。    

俞骏杰讲到:“其实P2P的英语,是点对点的融资(Peer to Peer),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交互成本降低的时代,诞生了有社交背景的直接融资。通过互联网,对借款人借款信息充分披露的情况下,产生的直接借贷行为。所以P2P在美国规模做得非常有限,但在中国,已经演变成了“中国式P2P”。陆金所正式上线短短3年,其P2P线上交易服务已位列全球前三位。金融业挣钱,背后是有其特定内核和逻辑的。刚开始是在比拼流动性管理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发现风险管理水平才是金融业务的核心。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这项金融业务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俞骏杰随即详细分析了目前中国P2P高速发展的内部逻辑。他认为,目前社会氛围对用互联网思维做金融这件事情有很高期待,也激发了大量资本对这个行业进行投资。曾经,成立一家叫“匹凸匹”的公司就可以让相关股票连涨数日。要满足市场的期待,业务量就需要上规模;要上规模,就必须遵循资金的需求,而资金需求的背后是传统金融思维。中国传统金融思维里面最重要的是银行间接融资思维,存银行不用关心银行把钱贷给哪位客户,也不用关心单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客户还款能力,只需信任银行即可。如果P2P在中国要有长足、大规模的发展,必然要适应中国传统金融思维。这种思维,代表着绝大多数资金的需求。资金现阶段需求:收益高,风险低,其实有些盲目,收益与风险具有对称性。现在一些P2P,具有传统类银行特征,在做大做强的驱动下,追逐资金需求的特征明显。对这类公司来讲,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客户对高收益的需求。在这种诉求推动背景下,如果终端客户收益已经拿到十几,再加上高昂的宣传成本,线下推广费用,则综合融资成本非常高,需要寻找更高收益的资产去匹配。那么,把钱投出,既获得良好的收益,又可以覆盖风险,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最终大多数P2P资金投向了垃圾债权,其标的企业或项目很难在银行获得融资,风险等级比银行贷款高很多,很多还款存在问题。    

对于未来P2P行业发展,俞骏杰认为,监管层若要求P2P增加风险准备金,可能会形成风险准备金和资本实力的竞赛,但这种趋势看来无法避免,监管层也是出于对投资者的保护。如果真的陷入这个循环,意味着P2P会越来越像银行。P2P资金池和银行理财资金池形成两个风险等级不同的资金池群,一个风险程度高,一个风险程度较低。P2P这项带有直接融资属性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又走回了间接融资的传统路径。    

从发展过程角度,俞骏杰认为任重而道远。他强调:“目前我们仍然受传统思维根深蒂固的影响,短时间很难改变,只有通过一次次危机调整,金融从业人员持续不断的投资者教育,政策规范的改变与坚持,才能慢慢引导直接融资迈入更好的发展环境。在此之前,间接融资依然占绝对主流。”    

那么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传统金融如何转变为新金融呢?俞骏杰给出了这样的解答:“传统金融转变为新金融体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在政策、产业、宏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的进程提速。”    

他认为,“在传统金融向新金融转型的过程中,参照原来的体系,不得不谈到影子银行。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影子银行解决了在传统架构之下未被满足的金融需求,为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元素。在这个体系中,影子银行一直在暗处发挥作用,亟待阳光化。阳光化有利于监督管理,减少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使得金融资源获得有效配置。未来,随着大环境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在更趋合理的政策指引下,新金融也被期待能够解决好影子银行的问题。”    

目前的金融体系,间接融资比重过高,金融风险累积后不能得到有效释放。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中的转型革新部门很难获得传统金融资源的有效支持。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就依然难以解决。“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整个金融体系去中心化、去组织化的趋势明显,未来金融机构本身的牌照壁垒,以及制度红利整体是下降的,人才的优势会体现出来,而直接融资的发展对人才的依赖,要比对牌照、对资本的依赖程度要更高。”俞骏杰表示。    

俞骏杰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股权众筹,资产证券化,对冲基金,资产组合配置,家庭财富管理会成为热门话题。在未来家庭金融资产中,不仅有存款或银行理财,还有大比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股权众筹、对冲基金等。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就是原来的银行存款正在搬家,单纯的存款理财将被综合的组合资产配置所替代,存款则主要满足家庭的日常流动性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俞骏杰所代表的银板客,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用户分类就是财富师。对此,他高度展望“未来的财富市场,更多理财经理不再是金融机构的销售,而能够真正形成客户财富管理人,为客户进行整个市场、全品类的资产配置。”    

有趣的是,俞骏杰提到了现场PPT中的一段文字,是银板客公司一位90后员工撰写的,这位90后写道:“新金融是使我们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助推力量。互联网正在用无法阻挡的步伐改变着金融行业的土壤和生态,在信息时代诞生出的新金融行业必将展现其更强大的生命力。”他评价,这段话有一定道理。改革开发、加入WTO、城市化富了一批国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必然会再造福一批国人。发达国家有一个典型特征,他们的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及产品,可以卖到全球各地。能否跨出中等收入陷阱,俞骏杰认为:“研发、服务、品牌要上一个新台阶,对其他国家的资源、市场占有程度也很重要。同时,在传统金融体系下,金融资源会向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身上集中。而大型企业普遍会比中小型企业的运作效率低,造成金融资源没有得到最好的配置。新金融有助于增强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能力。”    

作为信托行业资深的实操者,云南信托有限公司副总裁舒广认为,金融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与资源分配,提高人们生活福祉。舒广先生从其所在的信托行业,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金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及原动力。信托起源于英国,国内信托业最早出现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募集资金进行投资。1979年中信信托的成立是新中国信托业发展的起点,期间经历了广国投破产事件的重大转折,又经历了房地产及政府融资、银信合作爆发期。07年底信托业整体规模只有9600亿元,但截止到2015年6月底,总规模已达到15.8万亿元。    

信托业规模激增,是由于中国过去一二十年一直是金融抑制的,信托的蓬勃发展,可能是对这种金融抑制政策的一种反应。但近年来,金融抑制政策已经逐步放宽,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信托原有的一些对金融抑制政策的调整功能已经逐步失去作用。“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各种限制逐步放开。十部委联合引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互联网信托的定义与监管原则,互联网去组织化,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特点,给信托公司将带来巨大的挑战与机遇。”舒广先生表示。舒广先生深刻探讨了信托公司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认为随着金融抑制政策的消除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强大与成熟,可能将导致信托公司作为产品组织形态的这一中介功能将逐渐失去价值。互联网金融的强大,将导致资产管理机构现有优秀资产管理人可能“去组织化”,通过自己的管理能力直接对接各类投资者,导致资产管理机构现有人才优势消失。“如果在一个平台上有一种评价体系让资产管理人的业绩可以得到科学展示和分析,且投资者与资产管理能够直接互动,我想理财师和相关终端客户就可以很方便找到资产管理人,他们通过备案等相关方式获得法律主体资格,实现了资产管理人与客户的直接对接,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中间形态可能消亡,原有的金融机构中介功能可能逐渐失去价值。”舒广先生表示。舒广先生表示,像银板客这样的金融服务机构的成熟,将可能导致资产管理人零成本创业,通过互联网方式直接实现无成本创业。当优秀的资产管理人,遇到这样新的组织形式,伴随着独立经营的大势所趋,原有金融机构人才优势将可能被互联网架构的新组织形式所消减。    

同时,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托挑战与机遇并存。信托的本质是制度安排,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以前由于信托公司没有互联网渠道,无法接触到终端客户,所以只能服务于银行,以及大的机构投资人。“互联网+”能够帮助信托公司克服,不能开设分支机构,缺乏销售与客户服务渠道的先天不足,大幅度拓宽了信托公司的服务范围。    

“如果有互联网方式,我们为更加广大的客户提供更多种类的服务,只要我们的系统足够强大,都可以服务到。互联网+时代对信托公司的机遇,一方面失去了原来一些特有的、反金融抑制政策的制度红利,另外一方面为广大的民众服务的特点会得到充分发挥。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信托可以为更大人群发挥信托本来的优势,提高资金的效率,为整个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舒广先生表示。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5.09.25  

原文: 上海交大举办“互联网+时代下的未来金融新格局”高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