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在浦江创新论坛发布[图]
9月23日,2016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在浦江创新论坛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经济系主任、国际竞争力中心亚太分中心主任罗守贵介绍了本次指数发布的相关研究情况。 发布会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吴建南主持。
亚太竞争力指数对亚太33个领先地区用19项指标进行评估,综合反映了各地区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居民财富的能力。新加坡是今年的状元,第二到十位分别是东京、蔚山、首尔、上海、北京、香港、以色列、台湾和爱知。
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亚太地区知识竞争力表现出新特点。新兴经济体知识竞争力上升迅速,在某些方面的成就甚至超越了发达国家。不仅新加坡跃居第一位,前十名中新兴经济体占据了七席。以制造业为主的地区在经济衰退中受到的冲击更大,表明知识经济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工业经济的生产导向型特征仍很明显,而物质产品的消费远远跟不上产能的扩张,一旦经济进入衰退,去库存、去产能过程对制造业为主的地区打击尤为明显。
中国板块整体表现较好,但地区间有所分化。上海和北京表现优异,两座城市的表现各具特点。上海知识竞争力系统结构的协调性较好,表现最突出的是其知识向经济的转化能力。上海的四个知识密集型制造业部门表现良好,其千人IT就业人数、千人汽车与机械工程就业人数、千人电子机械就业人数均排名第三,千人生物技术和化学就业人数排名第七,四个部门整体在33个地区中排名第四,而反映创新资源整合要素的每千人经理人数排名第五,优势明显。
北京的优势在于其创新资源的高度集聚,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其知识生产的优势极其明显。在创新的投入方面,北京的政府人均R&D经费支出遥遥领先,比第二名的东京高出35%;支持创新的人均私人股权投资同样位居第一,是第二名新加坡的近三倍。在创新的第一阶段产出方面,北京的每百万居民专利数排名第五,并高居大陆地区榜首。总之,北京的知识竞争力系统构成的前端优势非常突出。
罗守贵在发布会上还表示,在世界经济低潮阶段,知识经济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由于知识经济生产对社会经济系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那些能够在这个阶段抓住机会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和模式的地区,就会成功实现转型并弯道超车。
《2016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报告》是在总部位于英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心支持下,由国际竞争力中心亚太分中心完成。自2010年起,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连续发布,今年是第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