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如何推进产教融合?

27.04.2016  15:13

从国家技术驱动来看,其实最缺的是产学融合的技术生态,就是斯坦福和硅谷的关系。”在日前举行的 “互联网+”教育创新高峰论坛暨慧科教育集团五周年战略发布会上,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吴中海说。该论坛由慧科教育集团主办,就“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下教育模式的创新、产教融合面临的新机遇、高校创新创业的体系建设等“互联网+教育”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高校如何拥抱“互联网+”?

“现在高校也在尝试产教融合,社会服务不仅仅是大学对社会提供什么服务,而关键是大学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社会需求,传统教育,实际上是抹杀了个性,学生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他基本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方学习规定的内容,没有他自主学习的,现在互联网+的教育,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陆昉说,“教育现代化,就是要任何人,能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开展学习。而关键是,要能够落实到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实际上是使我们的教育资源能够共享,教学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陆昉认为:“现在大家都在纠结,怎么样上一个好的大学,也就是说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如果我们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共享,他就不在乎是在哪个学校,他都可以上北大、清华、复旦的课程。所以我们现在面临教育资源的缺乏的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由围墙型的大学,转变成了鼠标点击型的大学,这种模式势不可当。电子商务现在逐步逐步淘汰了线下的商店,产业界进入大学,形成互联网校园氛围,是不是我们普通的学校将逐渐被淘汰?一个大学的文化熏陶以及校园里面产生的氛围,对人才的发展,远远超过技术的培养。在这方面,高校的课堂无法取代。在高等教育的海洋里面,只有互联网+的产业和高校在一起,才能够产生更深远,更有影响力的作用。”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院长崔晓辉说。

陆昉认为,高等教育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学校、社会、教师方方面面同心协力支持。作为社会能否来提供一流的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加强产教融合。“课堂不是简单地作为授课场所,而是互动、交流的场所。我们的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测式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是简单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他的学习能力。包括学生的探究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因为现在的社会发展是非常之快,他在大学里边学的知识,很可能马上就会过时,但是他的这些能力获得,对他进一步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陆昉说。

吴中海认为,“互联网+”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互联网是一种传播方式。传播知识、传播文化、传播价值。教育本身就要去传播知识、教会我们的学生如何创造价值。第二层含义,高校如何把专业、学科和互联网能够紧紧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学科的交叉融合。

慧科教育集团高级副总裁陈滢认为,教育是连接三个东西,一个是教,可能不只是传统的高校的老师做教师,任何互联网里面都技能的人都可以来传播知识。第二是知识和想要获取知识的人。第三是教学中的资源。需要连接什么?第一人与课,第二人与人,第三是课与业,第四是校与企,能够用互联网连接做好。

将企业延伸到课堂

百度在线学习中心负责人何义情说,在互联网+这个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在未来,我们的员工,他的自我学习的驱动性是非常强的,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我不更新知识,就会被淘汰。“我们以前更多是培养人才,但是我们现在知道这个时代发展实在太快,培养已经跟不上业务发展速度。我们现在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人才。百度怎么选择人才?招最好的人、快速的学习能力、创新型人才。

面对90后教育群体,我们能把他的脚绑在课堂,但是我们不能把他的心把他的手一定绑在课堂里面,这种教育技术的改变,包括我们企业大咖进到校园里面来,对我们高校打破教育的壁垒,以更加高的姿态来为学生服务,为整个社会发展积聚人才服务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大连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惠晓丽在提到产教融合时认为,“我们企业的大咖们他们到学校来讲课,本身就是我们教书育人当中最好的示范的典例,无论从学生的学术道德,还是从对社会的了解,对行业的前瞻性的引领,都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惠晓丽说。

今天要培养交叉性学科,复合型人才,跨界型的人才,这里面必须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来改变。教育行业,要用信息化来深度改造,真正实现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实现教育现代化。过去的5年,慧科一直在探索教育和技术的深入融合。”陈滢认为。

产教融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走得更远?

广东开放大学校长刘文清认为,产教融合,第一个是产业和专业的融合,现在培养的学生很多,但用人单位用不上,不管办什么学校,最重要的是专业,如果专业不行,专业跟产业就不能深度融合。第二个是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要融合,我们中国的教育80%都是培养应用型,高端技术性的人才,如果教学过程不和生产过程融合,培养的人才就会跟企业脱节。第三个是毕业证书和资格证书融合。

产教融合不是简单地把学生放到企业,或者企业派指导老师来讲课,而是能进行专业的融合,比如复旦大学的大数据研究院和慧科深度融合,根据整个学科的发展,根据整个社会的需要,制订一整套方案,同时在这个框架体系下面,整个教师队伍,也是企业和学校的融合,慧科集结一批优秀的来自企业的教师团队,这些业界导师深知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教导高校学生,通过实际体验,能够解决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陆昉说。

IBM中国研发中心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产品部总经理朱辉认为,企业不要光想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如果企业认识到现在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就应该成为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把对人才需求转化成企业投入到产教融合平台上的内容,成为中国教育综合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参与者。

“在互联网+时代,更需要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以及和教师的互动和碰撞,并在企业界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高校非常希望能够和企业界能够有密切的融合,但作为高校,很难与一个一个的企业对接,需要一个可以对接企业的平台,借助企业的力量,使得我们学生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陆昉说。(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郜云雁 张春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