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国际论坛】分论坛二: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在校举办
12月7日,由上海财经大学主办,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长三角国际论坛”分论坛二——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在上海财经大学凤凰楼举行。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国内多个高校的专家学者、部分上海市政府与人大部门的嘉宾齐聚一堂,从公共管理、财政学、政治学等不同角度共同探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与治理这一主题。
上午8时30分,分论坛正式开始。大会由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峰常任职教授主持,包括美国拉文大学学校荣誉教授、全球公共管理院校联盟 NASPAA 前任主席Jack W. Meek教授、英国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教授、欧洲公共管理联合会 EGPA 前任主席Edoardo E.Ongaro教授、南加州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冠名教授、美国国家行政学院院士Shui-Yan Tang、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王乔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教授、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方芳副教授等130余名专家学者、政府嘉宾、学生代表出席开幕式并参加了此次研讨。
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致欢迎辞。他对远道而来的各国参会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详细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的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他指出,此次承办长三角国际论坛,是中国教育部、上海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上海财经大学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化工作成效的充分肯定。公管学院是一个既有历史传承,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多科性学院,2018年公共管理学科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MPA项目顺利通过美国NASPAA国际认证,因此承办这次分论坛,为开展更加广泛而高效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刘小兵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学院名称的由来以及多学科融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他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自由选择》中的“花钱”模型谈起,指出政府是“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可能会产生低效,而公共服务也不是免费的,什么时候需要花别人的钱,如何花好别人的钱,都需要财政学来研究;而这个花钱的过程也没有标准答案,又涉及到政治程序,因此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亟需财政学、公共管理和政治学等多学科协同与交融,而这正是公管学院的学科使命所在。
简短的开幕式后,论坛进入主旨演讲环节。首先美国拉文大学学校荣誉教授、全球公共管理院校联盟 NASPAA 前任主席Jack W. Meek发表了演讲“Patterns of Urban and Regional Collaboration”。Meek教授在介绍都市和区域合作时指出,当代社会所面临的许多公共领域问题已经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组织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跨领域、多部门的合作。比如,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等问题若要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就需要融合主要利益相关者共同探讨、协同合作。随后,他以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港口管理和交通管理为例,解释如何运用具体不同的都市与区域的合作方式来有效解决公共服务领域的一些“老大难”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之治’与收入分配”的主旨演讲。他开宗明义地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收入分配又是新时代财政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核心问题。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决定的、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决定的、也是科技革命对收入分配带来的双重影响决定的。接着,他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对财政与收入分配关系展开论述,并提出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需要依靠法律手段、德治手段和科技手段。在演讲中,杨教授极具创意地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财富与固体、液体和气体对应起来,并将收入分为“五种颜色”,强调保护“白色”合法劳动收入、规范“灰色”非依法纳税的合法收入,取缔“血色”非法收入和“黑色”违法收入。在回答听众提问环节中,他提到“金色”财产性收入也需要纳入收入再分配。演讲中,这些生动有趣的比喻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三位发言人,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王乔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的政府公共服务变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他认为,高效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指南,也是推进国家治理创新的关键突破。当前,各个地区都在探索政府治理体系创新和公共服务体系变革,构建服务型+法治型政府;为了提高群众获得感、提升政府公信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等目标,政府也在简政放权。王教授提出了一个根本的命题,即建设法治化的服务型政府,从演化角度看,中国的政府治理模式也由传统的统治型政府过渡到经营型政府,最终到现在提出的服务型政府。他认为,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是由于我们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变化,不再只追求片面发展,而为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从“善政”达到“善治”。他同时指出,构建现代“数字政府”治理体系,是大数据时代社会对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例如在“数字政府”实践建设中,江西的“赣服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他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会迈出更大一步。王乔教授深入浅出的演讲,将公共服务供给的中国实践提升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高度。
英国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教授、欧洲公共管理联合会 EGPA 前任主席Edoardo E.Ongaro教授,发表了演讲“Towards Multi-Level Governance in China? Reflections from a European Perspective”。Edoardo E.Ongaro教授就公共治理研究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多层治理(MLG)的新概念。多层治理最早起源于欧洲,指在多个司法管辖层面上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协同运作。与传统政府间关系相比,多层治理同样关注不同政府层级之间的互动,但是更多关注非政府组织所扮演的角色。与合作治理相比,多层治理同样关注合作能够带来的好处,但是更关注存在不同层级治理这一现象。最后,Ongaro教授认为多层治理这一概念可以被有效地运用到中国政府治理的各个领域中,比如环境政策,经济和就业政策,以及长三角地区的管理等。
论坛针对四个主旨演讲设置了专家互动环节,现场参会学者针对演讲内容与演讲嘉宾进行了Q&A的互动。演讲嘉宾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对提问进行了解答。
短暂的休息后,论坛进入交流环节中,与会嘉宾围绕“跨区域公共服务提供面临的挑战”主题,举行了圆桌论坛。圆桌论坛仍由王峰副院长主持,在引导性问题中,她指出,在当前的跨区域发展中,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体化发展中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那么,当前中美公共服务领域遇到的挑战是什么,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机制来推动一体化建设?
复旦大学竺乾威教授首先回顾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它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持续了三十多年。一体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上海为中心的上海经济圈阶段、长三角城市群阶段以及当前的长三角一体化阶段。他认为,重点应该关注三个问题:什么是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的主角是谁?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竺教授认为,从历史上看,一体化过程更多是按行政指令,由上至下推动形成的,而实际上一体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包含空间、科技、产业、市场一体化等,其中产业一体化最为重要,企业才是产业一体化的主角。在江苏制造业和浙江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的今天,上海是否仍然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中心,这需要重新定位,充分发挥江浙沪各自的比较优势。最后他指出,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服务作用,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并且政府之间应当加强合作,平衡好自身利益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全局利益。
南加州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冠名教授,美国国家行政学院院士Shui-Yan Tang (邓穗欣)指出,“制度设计”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制度供给方式,可以解决当前区域一体化的合作治理难题。但是在现实问题中,比如空气污染,制度设计该如何去落实呢?在区域级别的问题中,应该从最根本的问题去考虑如何进行制度设计,美国洛杉矶的做法是成立各种跨越司法边界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但是美国跨区域多中心治理有其自身的政治制度特点,就是当多个司法辖区进行合作时,选区的选民利益会对地方官员产生政治激励,每个选区的官员都为所在辖区的选民争取公共利益时,就构成了一种竞争状态,而竞争会产生创新精神,以应对所面临的问题。但是,政治人士仅考虑所在选区的利益,使得下一届政府关注的议题更换频繁。中国是单一政府体系,可以针对某个行业或问题采取特别的关注和行动,比如针对空气污染问题成立任务小组或管理委员会,通过强势的层级制度迅速解决很多问题,但在寻找长期解决方案时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拉文大学学校荣誉教授,NASPAA 前任主席Jack W. Meek认为,在跨区域治理上,中美各自面临不同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在规模方面,中国的尺度比美国更大。跨区域治理中的合作理性与经济理性有所不同,需要一种机制去培养集体理性,然后透过合作和分享能力赋能给其他人,从而获得领导力。我们面临的问题往往具有紧迫性,需要快速解决,或者说有时间约束,需要花时间去解决,这样就需要建立体系内的信任感。一些公共问题可以快速解决,但是如果不把利益相关人包括进来,最后也就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应该充分发挥体制的优越性,去思考如何建立和完善体制以提高人类的福祉。
浦东新区财政局局长马嘉楠女士认为,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打破区域行政和体制的壁垒,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目标”。可以通过四个“一体化”来实现这一目标。具体来说,一是要实现规划一体化,通过规划形成具体的目标和任务。二是要实现基层设施、公共设施一体化,要在不同的财政分级体制下构建形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共担的合作机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三是要实现民生保障的一体化,在不同地区,使得民生发展基本均衡,在养老、教育、卫生资源的配置上实现一体共享;四是要实现产业布局的一体化,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的土地资源、规划资源以及生态资源做好产业布局和安排,做强、做大实体经济、高端制造业,并成为科创企业的发展载体。长三角地区要发挥区域联动优势,加强协同发展、多层级互动,促成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并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效应。
华东师范大学吴志华教授认为,长三角一体化是以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我国也曾推出过许多区域发展规划,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他认为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区域发展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即全国一盘棋与区域一体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全国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与长三角特殊化之间的关系,同时要避免区域发展过程中产生市场分割的问题,避免市场竞争成为区域竞争的问题。从公共管理学科视角,他指出对于长三角规划中的公共服务供给问题,要制定一体化的公共服务标准,到2025年能够实现均等化,到2035年实现均衡化。我们的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等专业可以帮助制定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会面临什么障碍?他指出有两个,一个是条块分割的障碍,一个是法规文件的障碍。他认为只有突破这两个关键点,才能使公共服务一体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后吴志华教授给予美好的希冀,就长三角一体化公共服务问题,希望每隔几年举行一次论坛,从公共管理角度共同探讨并解决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为期半天的论坛虽然相对短暂,但仍受到了国内外各方的关注。报名参会人数远远超出预期。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也适时作出尝试,在主会场边开设同步直播分会场,让更多的报名听众能亲临现场近距离感受大师们的风采。
论坛结束后与会嘉宾和现场听众纷纷表示,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是思想碰撞和国际理念与国内实际的结合,相信通过本次活动,能激发更多国内专家学者的灵感,进一步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化开展和深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论坛的召开为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长三角财政一体化、公共行政一体化等方面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遇。
(供稿:冯苏苇、王茵、潘洁 供图:段海娇、周胜天、潘洁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19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