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青春梦想,谱写“西望”乐章——记我校第二批研究生支教团
23.10.2014 01:00
本文来源: 上海大学
来源: news.shu.edu.cn
2014年8月底,上海大学第二批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的9名成员经过三十余个小时的旅途奔波先后抵达贵州省遵义市和甘肃省定西市,开启了他们支教服务的征程。
践行青春,做生活的主人翁
青春,是色彩斑斓的美好年华。有的人,选择漫长单调的考研路来展现自己孤独而又坚韧的青春;有的人,不断地刷新托福和GRE成绩的记录来宣告自己意气风发的青春;有的人,海投简历,历经一次又一次的面试,来谱写自己无拘无束的青春;还有的人,把宝贵的一年青春奉献给需要他们的西部地区,以无私奉献来回馈青春,这便是研支团。 研支团成员的支教生活,或许没有“考研党”的孤独,也比不上“出国帮”的精彩,却也充满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挑战”。 而今,上海大学第二批研支团成员开展支教服务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可是每当他们回想起自己初到支教服务地的经历时,总是感慨万千。也许,他们都曾在自己的心中勾勒过这样一幅画面,画面里有简陋的教室、穿着朴素的孩子和老师、陈旧的课桌椅和暗黄的课本,可是他们的画面太过粗糙,以至于忽略了很多与他们的支教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生活,首先得学会适应“衣食住行”,支教生活也不例外。然而,你住过这样的宿舍吗?由学校的门房演变而来,没有桌椅之类的用具,窗户是坏的,墙面还会掉墙皮,只能用杂乱来形容。可这确实就是在甘肃省陇西县汪家坡小学支教的何文娟的“家”。你喝过这样的水吗?它不是我们常见的自来水,而是通过水泵抽上来的地下水,亦或是收集的雨水。而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马泉学校支教的汪水亲口喝过。然而,青春满溢的他们并没有被这些“挑战”打败。虽然他们没有温暖舒适的房间,但至少还有间宿舍,抛开心里的排斥和厌恶,他们戴上围裙,拿起扫帚抹布,把铺满灰尘的地面和床板一扫而净,贴上报纸,挂好窗帘,就这样一个简单却又温馨的“家”诞生了。虽然他们没有方便获取的自来水,但却可以尝试以前从未有过的木桶打水,喝以前从未喝过的雨水,确实也别有一番滋味。虽然他们不能再品尝自己喜爱的美食,但却因为身上散发出来的乡土味而与支教地的人们变得更加熟悉和亲近。虽然一开始他们会因为断水断电而抱怨,但是他们渐渐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学会了生火取光,他们的生存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增强。……正如汪水所说,“出乎意料的情况,就充满好奇心去接受,去适应,也即成了习惯。”研支团成员就这样慢慢地适应了支教地的生活,成为了生活的主人翁,也为接下来的支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谱写“西望”,做成长的陪伴者
研究生支教团,顾名思义就是在大学毕业后、读研究生之前,用一年的时间去西部地区支教,以提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帮助西部的同学一起成长。因此,支教是研支团的主要工作。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对学生来说只有45分钟的课,对研支团成员来说却远不止如此。为了让一堂课能够有总够的内容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他们在备课的时候,常常需要一字一句地斟酌,一遍又一遍的演练,直到深夜。而45分钟的课堂,看似简单,却也困难重重。他们时常会因为纠正学生那重复三遍也听不懂的方言而在课堂上一字一句地教学生说普通话,也会为了集中学生们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而绞尽脑汁,想出问答有奖的小妙招,还会因为几个总是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而气恼,并在课后对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课后的作业批改,算是最轻松的了吧?其实不然。因为很多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差,而且学习不自觉,作业常常不能及时上交,或者做得一塌糊涂,他们需要不断地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还要耐心地批改学生的作业,例如根据上下文解读学生毫无逻辑、字迹不清的作文。此外,研支团的成员基本都是要同时上两到三个年级的课程或者上几门不同的课程,有的甚至还要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来管理班级里的各项日常事务,其压力和辛苦可想而知。 然而,最让他们头疼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山区的孩子并不像他们之前想象的那样渴望知识、热爱读书。由于身处偏远地区、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等原因,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不自觉、家庭作业没人辅导、不按时完成作业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和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研支团成员们各显神通,请教当地学校的老师,给学生们设定必须完成作业的底线,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自觉”与“责任”的班会活动课。例如,何文娟在甘肃省陇西县汪家坡小学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语文兼社会老师,她为了解决班上的同学普遍基础差且不按时交作业的问题,向当地的老师请教后,一方面给班级里的学生定下底线——按时完成作业并更正作业中的错题,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要求就要受惩罚;另一方面,他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讲解并利用课后时间辅导学生,渐渐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就得到了改善。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他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有所进步,能够热爱学习。在他们的努力下,学生们渐渐接受了新老师,喜欢上新老师,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按时交作业,有些同学课下还会主动用稚嫩的语气与他们交谈。相信,在研支团成员的关心和陪伴下,这群简单纯真的孩子们一定能够更加快乐和自信地成长。感悟支教,做“西望”的接班人
对研支团的成员来说,支教已不再是一个梦,而是每天都是真真实实的存在。燃烧的青春是平淡的,因为他们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事,备课、授课和批改作业,仿佛一杯白开水,有时候甚至品不出它的味道;青春又是精彩的,因为支教生活有时候就像一杯浓烈的红酒,每天经历的生活能够激发出他们的激情与能量。正如研支团成员张阳子所说:“支教是一种修行,当你在付出的时候,收获远远超乎你的想象。”也许你会问,支教到底收获了什么?其实,支教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支教本生就是一种体验与过程,正如研支团成员解钧捷所说:“支教的岁月,与其说是我教会学生什么知识,不如说是他们教会了我生命的真谛。享受在这里的每一天,酸甜苦辣,这才是支教的生活。” 伴随着我校第二批研支团支教服务展开,我校第三批研支团成员招募工作也已结束。如今,第三批研支团成员已主动与第二批研支团取得联系,希望通过与已经在支教或者已经支教回来的同学交流、取经,为2015年9月的支教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力所能及地为第二批研支团的同学做好校内物资募集、后勤保障、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我校研究生支教团的接力棒也会从第一批传到第二批,传给第三批,相信已经支教回来的研支团成员、现在正在支教的成员以及即将要去支教的成员,都一定会践行“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精神,谱写“西望”的乐章。本文来源: 上海大学
23.10.2014 01:00
大兴调研担使命 数字赋能促发展 | 上海财经大学师生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开展千村调查
7月17日至7月23日,上海财经大学
大兴调研担使命 数字赋能促发展 | 上海财经大学师生在辽宁丹东宽甸开展千村调查
为探究数字技术在乡村应用情况,7月20日至26日,上海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