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二战中“小人物”的史诗 萨拉·沃特斯《守夜》全新译本问世
BBC电视剧《南希的情史》、韩国电影《小姐》……这些你熟悉的影视剧背后都有同样一个名字,萨拉·沃特斯。这位英国作家几乎每部作品都被翻拍成影视剧,她被文学评论界称为“当今活着的英语作家中最会讲故事的作家”。近日,她的最新中文译本《守夜》推出,目前世纪文景已出版沃特斯的全部六部作品。
萨拉·沃特斯迄今为止创作了六部小说,最负盛名的“维多利亚三部曲”——《轻舔丝绒》《灵契》《指匠》。还有聚焦“二战”之后辉煌远去的上层阶级的《小小陌生人》、时间轴往前推到“一战”后的《房客》,以及描写二战时期伦敦生活的《守夜》。4月12日晚陆家嘴读书会举行了“走出废墟的女人—萨拉·沃特斯作品分享会”,翻译家、作家于是给观众现场解读萨拉·沃特斯的六本小说。
在于是看来《守夜》可谓是沃特斯的转型之作。此前她更专注于描绘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而这里她走入了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历史背景,二战后的英国。“我最欣赏的一点是结构和前面的书完全不一样,采用的是回溯再回溯的结构。一开始便看到结局,从结局回溯战争时的过程,这样情感讲述的本身就像悲剧点。”于是说,《守夜》讲述了“二战”前后伦敦城内四个普通人的故事,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在“二战”中遭遇迥异,而命运又相互牵绊。战后的他们潦倒失落,不愿对一潭死水的生活再做抗争,每每想开敞心扉,却又欲言又止。然而,也正是这些平凡的人,曾在战火纷飞时作为救护队员冲锋陷阵,曾以死相抗拒绝参战,曾为爱情与理想孤注一掷。
沃特斯专注书写女性生存境遇,以历史视角进入,关照女性成长的点滴,她写女性对自由的追求、对情欲的表达、对父权的抗争,力图以虚构作品填补“她历史”的空白。于是说,历史就好像一大块一大块砖头,其中有很多缝隙,有很多没有被光照亮的地方。小说家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人物、把缝隙里面的空白之处填补。“这个是小说家的最大的力量所在”她说。
《守夜》延续了她对女性的关注。政治叙事大多将战争描绘为男人的事情,沃特斯却偏偏告诉大家,当男人外出打仗,女人们也可以维持社会的运转。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因为战争的原因,得到了曾经无法想象的工作机会,也在战时得以自由地选择爱情。战争虽然残酷,却也给女性以面临困境突围的机会。
于是是最早一批把沃特斯引进到中国来的人之一,2010年还采访过沃特斯。在于是看来,1966年出生于威尔士的沃特斯,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全职主妇,家庭非常幸福、平和,但是沃特斯却偏爱写“背叛”的故事。“可能对于作家而言,只有背叛、不信任、拒绝、欺骗这样的故事才会吸引作家。”于是表示,沃特斯第一本小说《轻舔丝绒》便是把自己的情感经历和人生体验放进去了,沃特斯大学时的第一个恋人是个女孩子,她们经历了被爱、被拒绝、被背叛、再被拒绝、背叛的……
萨拉·沃特斯曾三度入围“布克奖”,两度入围“莱思纪念奖”。曾获“贝蒂·特拉斯克文学奖”、“毛姆文学奖”。她被《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为“年度青年作家”(2000),被文学杂志《格兰塔》选为“20位当代最好的英国青年作家”之一(2003),被“英国图书奖”评为“年度作家”(2003)等,文学评论界称其为“当今活着的英语作家中最会讲故事的作家”。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