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中学生喜欢政治课人数增加 应重视学生需求

14.11.2014  11:04

  本市中学生对思政课看法如何,最理想工作前三名是什么,最关注哪些社会问题,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近日举行的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政治学科展示活动上,首次发布《上海市中学生思想政治课认同度调查报告》,以数据一一解答。

   喜欢政治课人数明显增加

  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政治学科主持人、特级教师方培君,在2000年组织并完成了涵盖上海10个区县4116位中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今年,她领衔再度进行同题调查,先后从全市范围15所学校中抽样采集4202份数据样本。新问卷力求接近前次调查,试图解析中学生在思想认识、价值认同等方面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2000年调查显示,“喜欢”和“比较喜欢”上政治课的学生占40.0%,2014年这一数字为49.3%;“很不喜欢”的群体由9.7%下降至4.5%。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学生是否喜欢上政治课的主要因素。同时值得关注的是,2000年被调查学生中,认为政治课讲的“道理与现实生活有一定差距”和“道理脱离现实生活”的,加起来占25.2%,这一比例在2014年达55.3%。

   中小学教师成热门职业理想

  当被问及“目前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时,2000年位居前三的分别是:环境污染、人才选拔、教育。到了2014年变为就业、环境污染和教育。

  两次调查中,当被问及“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学生选择的前三位一样,仅排序有变。2000年分别是“健康”、“有温暖的家”、“有知心朋友”;2014年为“有温暖的家”、“有知心朋友”、“健康”。然而,“为社会多做贡献”选项在两次调查中都位居倒数。在关于读书目的的问题上,“将来找个好工作”在两次调查中均位列第一。超过一半学生认为数年寒窗苦读,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这部分学生中,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利益关系”的增加了18.8%,达到近四成。

  调查分析指出,职业选择、幸福观等方面的群体性特点,反映中学生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而更趋多元、自主,但也有一定的个人本位、功利化倾向。课题负责人方培君认为,除了社会合力以外,作为引领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思政课,当前需更加重视了解学生需求,不仅传授知识,更应教会学生辩证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助力更多青少年面对社会多元多渠道信息,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