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文化企业战略高峰论坛在上海交大举办
1月10日,首届中国文化企业战略高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论坛以“新常态·新思维·新路径:文化企业的战略转型”为主题,旨在会商文化企业的发展蓝图,探讨当代中国条件下文化企业的振兴之路。来自文化企业、高校及有关政府机构近70名的文化企业家和文化企业研究者汇聚一堂,就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届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与中国文化企业战略研究中心主办,山东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四川大学创意管理研究所协办,并得到了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文化经济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定义了中国“经济新常态”,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达的大逻辑”。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如何适应新常态,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应有怎样的责任和担当,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经济新常态不仅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更让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文化产业可以为经济转型提供一种文化动力,提供一种思维方式,提供一种发展路径,但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企业这一市场主体。近二十年来,文化企业的茁壮成长与文化市场的初步繁荣,共同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为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强化理论研究、理论教学与产业实践的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专门成立中国文化企业战略研究中心。该中心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寻找文化产业发展的正确路径,并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这种探索任重而道远,正是肩负这一庄严使命,2015年首届中国文化企业战略高峰论坛得以召开。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文化企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单世联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处处长叶必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本乾教授为本次论坛致辞。接着,单世联教授发表《无穷的探索:中国文化企业的历史命运》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文化企业在社会的合理期待与全面要求下面临巨大的压力,往往在文化品格、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之间徘徊与迷失,文化企业成长的艰难与异化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那么,文化企业如何在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政治价值的矛盾之间做出正确选择,如何解决创意与科学的悖论,如何在“有形的手”之下寻找市场,如何进一步走出中国道路等等,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对中国文化企业成长道路的探索,更是对中国文化未来发展道路的探索,这是文化企业家们应该担当的庄严历史使命。
围绕着这一宏观主题,与会嘉宾分别从“产业动力与文化能量”“动漫游戏与创意设计”“文创园区与文化旅游”三个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容与形式、思维与路径的讨论中为中国文化企业的战略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论坛子议题分别由中国文化企业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康化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姜进章教授及山东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处长王涛进行主持。通过嘉宾们的发言与互动可以看出,在中国文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成就和困境并存,文化企业家们逐渐开始认识到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他们在取得经济回报的同时也对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达成共识,这是文化企业家们参与中国文化未来命运的主体自觉和伦理觉醒,这种转变有望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希望。
单世联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指出,在社会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变的过程中,文化企业的发展模式将以小微型为主,这是中国文化企业发展的历史和特性使然;同时,文化企业的发展还需注意地方性问题,如何将空间地方化是文化园区和文化地产发展的主要问题。此外,随着艺术全面进入生活世界,文化产业逐渐从经典的艺术产业转向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大文化产业,这种转向成为文化产业实践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本届论坛进行上述探索的背景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