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社会的文化自觉与道路自觉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25.09.2017  11:34

我们正在进入城市社会。城市是文明的核心标志,发展的重要载体、核心场域。中国的发展自信、发展自觉同我国城市社会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深层统一、相互确认。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城市社会的文化合理性、道路合法性,是当代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热点。

为推动中国城市社会研究的深化,营建城市社会研究的高水平平台,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中国城市问题研究(上海)论坛”联合承办的“中国城市社会的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学术研讨会于9月23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创业中心103会议室举行,此次会议由《哲学动态》、《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提供学术支持。

在开幕式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胡赟代表主办方介绍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旨,并对参会的全国各地专家学者表示了欢迎。随后,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何锡蓉研究员和《探索与争鸣》杂志的叶祝弟主编分别致辞。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忠主持开幕式。

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上,与会学者围绕着“哲学基础理论的当代创新与中国城市社会的方法反省“、“中国城市社会的内在构成、发展线索与主要特征”、“中国城市社会的文化基因、文化特质与当代形态“、“中国城市社会的道路选择、道路建构与融合创新”、“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与中国城市社会的未来走向”这几个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在主题发言环节,清华大学的武廷海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寻古代城市的空间政治经济学,为我们现代的城市规划提供启发。北京师范大学沈湘平教授分析了中国城市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四个逻辑:文化逻辑、技术逻辑、资本逻辑和权力逻辑。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张学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带来了城市空间经济研究的前沿研究以及该领域的潜在生命力。华东师范大学叶超教授用“整体”、“返回”、“空间”三个关键词探讨了城市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强乃社研究员从城市发展史的角度强调了在城市研究中的共识问题。北京建筑大学高春华教授以城市化为题,讨论了文化自觉和自省如何有助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苏州大学邢冬梅教授从科学与现代性的背景出发,提出用内部空间的概念来研究城市。上海财经大学陈忠教授分析了城市社会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内在伦理,指出伦理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何锡蓉研究员强调了人本关怀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所应有的位置,并分析了城市文化的异质性、多样性和非普遍主义。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董慧教授从马克思主义的空间批判出发,探讨城市的空间变革。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贺慧教授从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城市社会的道路建构。苏州大学田广兰教授比较了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背景,探讨当今中国城市社会文化中的文化焦虑与文化自信的问题。苏州大学李龙教授联系体育与城市的关系,指出城市社会问题本质上是人的问题。

在主题发言之后,来自上海社科院、上海财经大学等院校单位的青年学者就上述主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最后,人文学院院长陈忠对此次学术讨论会进行总结并致闭幕辞。

(供稿:周冏 供图:刘松青 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17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