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风采】做中国商学和会计教育的“命运共同体”

01.09.2015  17:39

在2015年上海财经大学EMBA春季开学典礼上,孙铮教授响亮的提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构筑商学教育“新生态”——“校友命运共同体”。这已经不是孙铮教授第一次对中国商学和会计教育倡导变革新思路,事实上,孙铮教授本人就是中国商学和会计教育的“命运共同体”。

孙铮教授,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商学院院长,会计与财务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工商管理学科)成员,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会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师出名门勤勉好学 潜心学术硕果累累

虽然身兼数职,但是孙铮始终认为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学者。“我最愿意用孙老师来称呼他,因为无论是在何种场合,他都是以学者的姿态来面对我们这些他曾教导过的孩子的。他总是希望学生们能变得更博学、更严谨,这样不论身居何位都能拥有生而为人的体面与尊严。”一名孙老师的学生饱含深情地说道。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与学生们私下的交流中,他都勉励学生:上财人,要有自己的眼界,不管是在校园里从事科研,还是走向社会从事实践活动,一定要保证自己时时刻刻都在学习、都在钻研,万不可为了眼前的营营小利而放弃了学习这一项投资长远的活动,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为国家、为世界创造出增量的东西,而只有不断地研究才能办到这一点。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不断地用行动来践行他的人生信条。

1979年,孙铮考入上海财经大学,就读会计学本科。当时人们对会计的印象还是“头上一顶狗皮帽,手中一只破算盘”。同样地,会计学科也并不受人青睐。但他认为:任何一个企业,它投入的成本流转、产成品价值的分配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流都需要用会计这种商业语言来表达。因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必定有极大的用武之地。并且,会计的用处也绝不仅仅是“报表轧平,天下太平”,它是为了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日新月异的商业模式而存在、发展的。于是,他坚持潜心研究会计理论,并在当时还十分不成熟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热情。

1983年毕业后,孙铮留校担任助教。期间,参加上海电视台内部管理系统设计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一家企业要想在逐步放开的市场环境中获得长足发展,只依靠过去那一套管理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1985年攻读硕士学位之际,他选择了管理会计专业,从事成本控制系统方面的研究。1990年3月,孙铮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中国会计学界泰斗娄尔行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正值上海证券交易所筹备规划之际。他敏锐地意识到,上交所的成立将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步入正轨,而证券市场能否有效、健康的运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于是,在娄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孙铮开始深入研究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问题。通过潜心钻研,他最终完成了题为《论证券市场管理中的会计规范》的博士论文。该论文为当时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指导。直到今天,该文的一些理论观点和理念仍然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在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并被破格评聘为教授后,以及在后续任职期间,孙铮一直潜心于学术,对科研孜孜以求。他努力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积极倡导和推动国内会计学术界采用科学、严谨的经验研究范式,同时大力提倡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紧密结合中国制度背景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经过不断地精心探索和积极进取,孙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相继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Accounting Horizons上发表论文数篇,在国内权威期刊《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和《金融研究》等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这些研究涉及对会计理论、财务会计、公司治理与中国资本市场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其众多研究成果中,多篇获得了重要奖项。例如,一篇论文获得“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五篇论文获得“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两篇论文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三篇论文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与此同时,他作为主持人,先后完成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两项,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各类课题项目共28项。各项已完成的课题都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其中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为“优秀”。此外,孙铮还完成专著或主编著作共26部、参编著作24部,其中1部荣获“国家教育部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经济学三等奖”。

孙铮在学术上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他的研究成果既富有独到的学术见地,又密切联系中国资本市场和企业的实际,在学界和业界都显示出了较大的影响。正是由于其在学术上取得的卓越成绩,在获得上述诸多科研奖项的同时,孙铮还于1999年获“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称号,2001年,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获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服务社会成绩斐然

自1992年起,孙铮历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副主任、主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行政职务,同时还兼任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财政部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工商管理组)成员、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在这些工作岗位上殚精竭虑地辛勤工作,使得他成为一名卓越的高等教育改革先驱和引领中国会计界革新的先导。长期作为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孙铮对我国会计高等教育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时刻思考和不断推动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前行。他认为会计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结构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就会显现出来。在各高校设置了会计专业之后,其专业建设的可持续性应尤其受到关注。因此,他曾在《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与路径》[ 该文发表于《会计研究》2014年第11期。]一文中大声疾呼:“会计高等教育能否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地走以质量为内涵的发展道路,需要建立一套教育评估和高质量认证制度。会计高等教育需要立足行业发展之长远目标,整合会计教育、会计研究和会计实践,方能培养学识精通的专业人才。从人才培养的全局出发,保持学科的开放度和融合度,合理安排会计专业的学习进阶,不失为促进我国会计高等教育积极发展的创新举措。”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他积极投身于上海财经大学的教育改革。在其担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期间, 2007年上海财经大学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并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通过本科教学评优工作,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了我校本科教学的水平,使我校的本科教学水平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本科毕业生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除了本科教育,对于MBA、EMBA的教育,孙铮主张回归商学院的教育本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未来全球化商业竞争的业界精英。商学院用国际一流的标准对我校商学课程体系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力求在学生培养上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即接轨国际,领先他人;“立地”即立足中国本土,不仅要教给学生硬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软技能。同时,他还带领商学院积极参与国内、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并相继通过AMBA认证和中国高质量MBA认证。通过这些认证,进一步提升了我校MBA和EMBA教育的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孙铮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刻认识与先进理念受到了广泛的认可。1997年,他凭借“深化高校会计教学改革”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凭借“学术研究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案例教学探索”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其“构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卓越财经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荣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商学院的“以国际国内认证为抓手,以终身成长为导向,财经类院校MBA培养改革探索”荣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

孙铮积极响应国家层面的号召,引领中国会计学界革新,为中国会计学科的建设呕心沥血。1998年,按照时任总理朱镕基的要求,我国要筹建三所国家会计学院。孙铮被委以重任,作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筹办负责人之一,负责筹建期间的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按照孙铮的话说,当时完全是没有任何头绪,不知道国家打算要办一个怎样的会计学院,标准是怎么样的;既然不清楚、不明白,那很简单,出去学!于是,1999年6月,在财政部的安排下,孙铮访问美国芝加哥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并在其全球职业培训中心工作学习。经过为期三个月高强度的学习之后,他立即动身回国继续参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筹建工作。孙铮回忆道:“当时的条件还是蛮艰苦的,办公场所都是暂时租借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北一路校区的一块场地。”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不辞辛苦、勇于创新,带领团队完成了国家会计学院整个的筹建纲领和规划。2000年9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即筹建完成,成为了三所国家会计学院中起步最早、建设最快的一所。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建成后,向业界输出了大量的企业高级财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骨干以及会计行业领军人物。期间,孙铮主持并完成了一项“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学开发与管理”的课题,对学院的建设和管理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并为学院后续的建设与发展方向提出了富有远见的规划。

基于在会计理论方面的深厚学养,孙铮还积极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贡献学识和智慧。经国家财政部批准,孙铮教授曾于2003年和2011年被分别任命为第二和第三届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任职期间,他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国内外会计准则,同时利用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的科研力量,从准则制定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现状两方面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并及时向会计准则委员会反馈,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起草、制定和完善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另外,作为上海财经大学优势学科的代表人物,他曾于2014年被任命为财政部第一届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负责就我国会计标准制定、实施和国际趋同的发展战略向会计准则委员会提供咨询意见。

孙铮多年来为我校高等教育和中国会计界的发展与革新呕心沥血,学界、同行和广大师生都有目共睹并给予很高评价。他的一位同事深情地评价道:“愿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革新的人本来就少,而那些愿意革新的人中能真正做出成绩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像孙铮这样既作出了改革、又取得了骄人成绩的,一定是既具备勇气、又富有智慧的!”

教书育人春风化雨 言传身教桃李芬芳

虽然承担了繁多的行政、社会事务以及科研工作,孙铮却始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他潜心钻研教学规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坚持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突出。凡是听过他的课的学生,无不被他儒雅的学者气质、渊博的学识以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所感染和吸引。

孙铮教授始终奋战在本科生教学的一线,坚持每年都为美国会计教学班开设时间跨度为一年的《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他认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如果不能完成好学术知识、研究精神和治学态度的传承与教育工作,即使当下拥有再多知识的存量与积累,在以后也不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所以他总是强调要把当今最前沿的思想、最新的发展趋势传授给现在的年轻人:他选择的教材都是国外高校公认的、时下最新版的教材;给每一届教学班所用的课程讲义他都会重新修订;每一章节结束后他都会理论联系实际,搜集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当今热点事件、案例或材料,分发给学生、启发他们进行开放式思考。

对于硕士生与博士生,他更是予以极大的扶持与关怀。鼓励学生们每周开设一次研讨会,每次研讨会选择一个主题、一篇论文或一个案例进行交流与讨论,希望借此机会让大家的思想互相摩擦碰撞,为今后的科研道路夯实基础。这一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他还鼓励学生们多去参加高质量的重要研讨会议,他认为:把学术成果放在这样的会议上,同其他学者一同交流分享、让其他人来挑毛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漏洞,为将来的科研事业做好准备。

此外,他还强调在为学之初就要养成严谨、踏实的研究习惯。一名孙老师的博士生回忆道:“在早些年的时候,孙老师为了让学生们与国际学术接轨,曾给我们布置了一些翻译英文著作的任务。当时我也只求看懂,草草译过了事。孙老师看过之后大为光火,嘱咐我刚开始做学问一定要严谨,怎么可以如此马虎,并责令我改正,要求所有的学术专有名词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明来源与出处,这既是对学术的尊重,也是对原译者的尊重。”这名学生继续补充道:“正是这次的经历帮助我建立了端正的研究态度,在此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我带着这样的理念奔赴境外大学学习,后续得以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

从教三十多年来,孙铮培养了一大批本科生、指导了数十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在他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下,在他“师之以德,教之以专”的为师风范的指导与引领下,他的学生都学有所成,许多人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值得一提的是,其门下涌现了好几位优秀的会计学和财务学年轻学者,他们秉承了孙铮“敦品励学”的学术研究理念,奋斗在教书育人、学术科研的第一线,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例如他指导的博士生,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李增泉教授,其博士论文曾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其后,李增泉教授又在国际顶尖期刊The Accounting Review、Management Science上相继发表论文,成为国内会计学界著名的青年学者。由于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突出贡献,孙铮相继获得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育成果一等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上海财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2013年,经上海市教委、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委员会批准,授予他“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这是对他三十年来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最好鉴证!

孙铮教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严谨治学,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将自己的人生奉献于中国的商学和会计教育,真正使自己和中国的商学和会计教育成为了“命运共同体”,为中国的商学和会计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供稿:唐松、刘浩、辛朋翰(学)    供图:辛朋翰(学)    编审:李卫    收稿日期:201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