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校区办公楼完成修缮工程
四月芳菲时节,入春的校园逐渐找回暖意。中山北路校区内,一座老建筑也在焕发新生。整修一新的办公楼从外形上看几乎未曾变化,有着80余年历史的大夏大学遗址建筑依然保留了它的记忆,而建筑内部经过精心修葺,古朴温润而又明亮整洁。
中北办公楼的修缮工程,早在2014年就开始酝酿。经过向相关主管部门征询,确定以“古建修缮”的性质上报中央级普通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在同年7月教育部专项组核查后决定予以立项。2015年初项目开始启动,基建处组织专业单位先后对建筑进行了勘察和初步方案策划。
2016年4月13日,中北校区办公楼修缮工程取得施工许可证,全面进入施工阶段。260天后,办公楼于2016年12月29日通过了普陀区质监站竣工验收,并于今年1月17日通过了普陀区文化局组织的文物保护验收。参与文物保护验收的专家对本次修缮工程在“尊重历史、保护风貌、尊重传统、修旧如旧”中所作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办公楼群:来自大夏大学的80年古建
俯瞰曾经的办公楼群
1934年初建成的东、西楼为大夏大学中学校舍
中北校区办公楼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建筑,与群贤堂、思群堂一样,是大夏大学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办公楼的东、西、北楼始建于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亦即大夏大学成立初期。1934年,东、西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分别作为大夏附中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建筑群成品字型,采用红砖清水墙、灰色机平瓦坡屋面,而门窗多以钢制为主。材料质量好、建筑装饰较少、施工工艺精湛,整个建筑群呈现出较为简化的西式建筑风格。这种风格与学校建立初期建筑作为教室使用的功能以及实用、节俭的建筑宗旨是密切相关的。1946年,大夏大学由赤水回迁上海,东楼成为化学馆,而西楼为土木馆,为理工学院使用。
中楼则由于抗战期间被炸毁,重建于物资匮乏、厉行节约的50年代,于1951年建成。简洁的外观与东西楼相像,但用材较为普通,做法也较为简单。外窗采用杉木制作,与东西楼的钢制不同,具有较为鲜明的现代特征。东、西楼和思群堂一起于2011年被列为普陀区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列为第五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中楼和北楼(丽娃舍)一起是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
文物建筑的修缮:最小干预修旧如旧
据我校基建处副处长宋小蒙介绍,办公楼建筑构件普遍出现了老化现象:红砖清水墙面出现潮湿、水渍、微生物滋生病害,严重处出现砖体返碱及酥碱风化;屋面渗漏较为普遍。为了维持文物建筑的原状、突显文物建筑的价值、保证文物建筑的合理使用、提升文物建筑的整体景观效果,我校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作为根本宗旨,按照确保文物建筑本体的安全性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尊重传统、保护建筑文化多样性原则,“最小干预”原则,传承与延续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原则,对办公楼文物建筑实施修缮工程。
修缮以文物建筑外观原貌修缮为重点,主要包括外墙面的修缮、屋面的修缮以及外门窗的原状更换。在修缮外墙面时,严格按照外墙的原有砌法形式对风化进行修补,同时对后期修补的砖缝进行人工割除,按照原有砖缝的形式进行重新勾缝;修缮屋面的过程中,施工队除了对屋面瓦件按照原有形式进行铺设之外,还对屋面檐沟、通风孔进行原状修缮,甚至根据老照片落水管的形式,对东、西楼落水管也进行了复原;而室内以统一建筑建成的时代风格为主,木质墙板、线脚和灯具等细节的设计体现了建筑的时代特征。“原始的物件,这次得以留存的是东楼走廊上的钢窗、西楼楼梯间的的那盏吊灯,那都是老物,”宋小蒙说,“另外,东楼到内庭院和东楼往中楼通道的那两扇钢门现在也是原物,但因材质过软有安全隐患,马上就要换掉了。”
修缮后的办公楼焕发新的生机
修缮过程中,难点主要体现在外立面清水砖墙的修补难度高,现代建筑需求与文物保护、文物风格体现的冲突方面。外立面清水砖墙不仅原本表面覆盖着红色涂料,而且后期使用中洞口的开凿与各种管线的铺设对其破坏严重,局部砖墙砖体甚至出现酥碱风化,严重处风化深度达10mm,同时原有砖墙勾缝后期也以水泥砂浆进行覆盖,较难清除。而为了满足后续的使用需求,施工队对电气、给排水、消防、空调等各种管线及设备需进行安装,并且必须同时满足文物保护的原则与要求,现场协调工作较为复杂。不仅如此,室内装修如何在满足现代功能使用的同时,体现出文物建筑的建筑风格和整体时代特征也是修缮的难点之一。
据悉,办公楼内部分场地仍需最终完善,完全投入使用还要一些时日。本工程是中北校区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以文物修缮标准进行施工的第一例,工程中积累的经验可为今后思群堂、群贤堂的保护修缮提供借鉴。
诚如校党委书记、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童世骏所言:“大学理当成为天下最优雅之处。”优雅学府的建设,固然离不开对现代文明的吸收与运用,比如信息化建设;但也不可缺对传统文明的传承与开新,比如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方金奇表示,老办公楼承载了老一辈教育者教育报国的理想、艰苦创校的历史,学校每年开设校史讲座和校园参观,旨在增进学子们对师大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一所不断变得更好的大学,其灵魂的精神载体在书籍;物质载体在建筑,”方金奇说,“这就是保留、修缮、使用办公楼对于我们的意义。”
文| 宋小蒙 吕安琪 史料整理| 林雨平
图| 李雪峰(18%摄影工作室) 吕安琪
主页题图| 潘晨华 编辑| 吕安琪 蔡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