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观察家丨如何解读特朗普近期的出格言行?[图]

21.12.2016  12:44

由于特朗普进入政治圈不久,还处于学习曲线的初期阶段,再加上一向张扬的商业大亨本色,所以会有些出格的言行是可以合理预期的。特朗普抓紧时机抛出很多言论,可能是在练习政治手腕,可能是在测试外交水温,也或许是两者兼而有之。与此同时,特朗普团队目前极右派人士居多,对中国不见得友善,可能会冲击未来的中美关系。但同样重要的是,共和党主流派人士的回流,以及在商言商的“特朗普式逻辑”,应该能有效牵制新一届美国政府在外交上走极端,并埋下未来政策调整,甚至战略转变的内在动力。  

自11月9日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短短一个多月,特朗普就因出格的言行吹皱中美关系的一池春水。他先是和台湾当局的领导人蔡英文通电话,打破中美两国建交以来的长期惯例。当被质疑行动轻率、没有顾全大局时,他不仅不认错,还利用社交媒体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护。更劲爆的是,在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特朗普直接怀疑了“一个中国”政策的指导性,这不仅为中美关系的前景直接蒙上了阴影,也让还在位的奥巴马当局因不知该如何善后而尴尬不已。    

就挑衅中国而言,特朗普已是累犯了。早在竞选期间,谈到贸易问题,特朗普就曾出言不逊地表示,中国“侵犯”(rape)了美国,让人听了瞠目结舌、惊讶不已。而近期的这番言行,不仅直逼中美关系的底线,更作势要踩上中国的“红线”,这也让中国从政府到民间都激动起来。不仅官方强烈抨击,许多智库学者也频频发声,论调悲观,认为中美未来可能有开战风险;台湾问题的解决,似乎只能走向“武统”一途了。    

其实在之前的竞选期间,许多观察家的心中可能都默认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中国更为有利。毕竟希拉里对华立场强硬,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就出自她的手笔,而特朗普带有“孤立主义”色彩的外交主张,可能会让中国在全球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但万万没想到,不按牌理出牌的特朗普反而较鹰派的希拉里更加危险,一出手就挑战中国的底线。到底该如何解读特朗普近期的出格言行?这是深思熟虑、精明计算的“红线战略”?还是外行人初入局,搞不清楚状况的莽撞之言?这会是今后美国外交的“特朗普式风格”吗?    

性格乖张?

从竞选以来,很多人都对特朗普口无遮拦、说话彷佛不经大脑考虑的风格印象深刻,这样的作风也让他目前毁誉参半。批评者认为类似脱口秀主持人的言行风格不登大雅之堂,配不上国家领导人的高位;但也正是这样直率的言行打动了许多基层民众,在厌倦了华盛顿政治菁英的矫情与伪善之后,支持特朗普取得了白宫的宝座。长期的经商成功,助长了特朗普心直口快的气焰,毕竟他是老板、是商业大亨,早已习惯了在企业内颐指气使,初入政坛依旧维持了以往的作风。    

但这不是说特朗普愚蠢或能力不佳,如果真是如此,他不可能在商业上与政治上如此成功。较为合适的理解是,特朗普虽然进入了政治圈,但在圈中还没有充分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不熟悉圈内行事的主流方式,毕竟在一年前他还只是政治的圈外人。特朗普现在的处境,就如同童话故事中那位叫破“国王新衣”的孩子,也正是这样的特质协助他取得白宫的宝座。但在马上打天下,却不能在马上治天下。胜选之后,特朗普还得学着融入政治圈的主流,习惯如何与政客们打交道,方能胜任新职。    

政治事务的运作本就复杂,外交更是高阶政治(high politics)的核心,一举一动都需精细雕琢。特朗普对此所知有限,还在进入状态的热身过程中。所以对于他当前出格的言行,需要有所回应,但也无须反应过度。如果认为这一切都出自深思熟虑、已成定论,中美关系注定悲观,反而容易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带来悲剧性的结果。特朗普的言论,一方面反映出他真实的想法,但在未来中美的外交互动中,应会以更符合国际规范的方式提出。另一方面,他心直口快早早就亮出了底牌,反而让中国在未来的交涉中能够及早进行准备,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对于外交,特朗普正在边做边学(learning by doing),轻率的言论主要反映的是过程而非结论,这样的解读也许更为贴近“红线战略”的本质。    

幕僚影响?

除了个人还在进入状态,另一个解读就是幕僚和政治顾问的影响。由于原先政治门外汉的身份和特立独行的风格,许多主流的共和党人对特朗普始终抱有成见。打从党内初选开始,大多数人并不看好特朗普,以为他只是有钱任性,一时兴起出来陪选而已;没想到他却一路过关斩将,直到取得总统的宝座。但在过程中,共和党主流派对特朗普的疑虑始终存在,否则在当初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就不会传出想另提名他人参选总统的杂音了。    

从之前竞选到现在组织政府,既然不被共和党主流派所接纳,特朗普主要吸引到的支持来自党内的极右派人士,这些人也大量充斥在他的幕僚和政治顾问团队中。例如被内定为白宫幕僚长的普里伯斯(Reince Priebus),在之前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担任主席,力挺特朗普参选总统,现在特朗普入主白宫,自然就任命他担任大内总管一职作为回报。而刚结束台湾访问行程的叶望辉(Stephen J. Yates)则是特朗普的政治顾问之一,牵线促成了蔡英文和特朗普通话,将来可望加入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团队。在这批极右派人士的包围影响下,很容易渲染中国威胁论,以致于特朗普会有些出格的言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新一届的美国政府中,除了极右派人士之外,另一引人注目的群体,就是和特朗普同样为政治圈外人的军人和商人。特朗普一口气任命了三位退役将领出任国防部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土安全部长,同时内定石油大亨蒂勒森(Rex Tillerson)出任国务卿。许多观察家担忧,军人在特朗普内阁占据关键的国安席位,再加上极右派人士的环绕,会将新一届美国政府带往更为鹰派的风格。虽然不能否认此种可能性,但同样值得强调的是,由于受到大多数共和党主流派的抵制,特朗普在组建政府时面临团队内人才不足的窘境,所以他只好大量从政治圈外找人。此时,政治属性中立且服从性高的军人,以及特朗普所熟悉的商人群体,就成为他的应急人才库。    

但此种应急的态势不会长期持续下去。随着特朗普上台,共和党主流派终究会认清他握有权力的现实,而特朗普也需要主流派的大量人力协助他推动政务,双方终归会走向和解。此时,共和党主流派将大量流入特朗普政府,甚至和已在其中的极右派争夺主导权,双方的磨合就会产生政策调整的动力,逐渐引导出代表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外交思路。就如同“亚太再平衡”战略也不是奥巴马在2008年初上台时就提出来的,而是在2009年中期以后才逐步成形。所以当前特朗普的言行,乃至于内阁的组成,可以作为观察的起点,但也仅仅只是起点,还远不到下定论的时候。    

在商言商?

既然特朗普对于国际事务还在熟悉学习的过程中,而他的幕僚和顾问团队又还不足以提供完整的外交思路与方案,透过对整个脉络与过程的理解,特朗普近期的出格言行就并不难以预料了。但在事件背后,反映出的两层意涵很耐人寻味:一是理解“一个中国”政策是高难度技术活;另一是商人搞外交的“特朗普式逻辑”。    

首先,特朗普会质疑一中政策,反映出他缺乏背景知识的简单理性。合理看待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传承,并非将此视为静态的教条,神圣不可侵犯,而是认识到这是中美之间动态博弈的结果,历任美国政府对此政策的体现各有不同。在冷战时期与小布什时期,美国为了应对苏联与恐怖主义的威胁,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因“台湾问题”产生的剧烈摩擦反而较少。但在后冷战的克林顿时期以及后反恐的奥巴马时期,由于美国在国际层面束缚较少,反而和中国之间的嫌隙渐增,前有1996年的台海导弹危机,后面则是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的对抗全面升级。    

一个中国”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是中美两国虽斗不破,还能继续相处下去的前提。对美国而言,中美关系的重点,不是去质疑前提是否存在,而是藉由不同的实践来体现这个前提。换句话讲,“只能做,不用说”。特朗普会轻易质疑“一个中国”政策的指导性,就充分说明他还是外交圈的新人,不了解这是中美两国长期博弈所达成的均衡。当然,质疑前提并不难,但如果要砍掉重练就需付出高昂的代价,后果甚至会严重到中美两国都难以想像。    

另一方面,虽然特朗普的作为反映出他对中美关系的了解不够,但如果综观他接受媒体采访的全文,其中又透露出很有趣的弦外之音。特朗普将“一个中国”政策与包括贸易在内的利益相提并论,并认为“若非和中国达成交易(make a deal),美国不应被此政策所局限”。对于中国而言,“一个中国”是原则,是不能被交易买卖的前提;但对于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而言,似乎一切都可拿来买卖交易,包括“一个中国”政策。所以是否可合理推论:如果中国出的价码够高,让出的利益够大,特朗普政府就有可能不执行“台湾关系法”、不对台军售,甚至收回一切对台湾的安全承诺呢?这对中国而言,说不定反而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捷径。    

特朗普在商言商的商人性格,对中国外交而言未必不是件好事。正因为特朗普来自政治圈外,缺乏很多搞外交的常识(common sense),所以反而不会意识形态化,可以将一切都拿来理性评估、进行交易。这相比于很多崇尚资本主义与民主政治的原教旨主义者,在处理国际事务上会更有弹性。特别是目前特朗普身旁围绕着大批极右派人士,他精明计算的商人性格,反而是平衡周遭意识形态激进者的利器。再加上未来共和党主流派应该会不断回流进特朗普政府,商人搞外交的“特朗普式逻辑”,可能更有利于未来的政策调整,甚至战略转移。这也许会创造中国外交的新机遇。    

总结前文的讨论可以发现,由于特朗普进入政治圈不久,还处于学习曲线的初期阶段,再加上一向张扬的商业大亨本色,所以会有些出格的言行是可以合理预期的。但他究竟对政治体会到了什么地步?有些话是装疯卖傻还是有意试探,这恐怕只有他本人才知道。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特朗普正把握就职前的黄金时刻不断出击,想摸清中国的底牌。虽然他即将成为美国总统,但现在毕竟还没上台,说话不用负完全的政治责任。所以特朗普抓紧时机抛出很多言论,可能是在练习政治手腕,可能是在测试外交水温,也或许是两者兼而有之。    

与此同时,特朗普团队目前极右派人士居多,对中国不见得友善,可能会冲击未来的中美关系。但同样重要的是,共和党主流派人士的回流,以及在商言商的“特朗普式逻辑”,应该能有效牵制新一届美国政府在外交上走极端,并埋下未来政策调整,甚至战略转变的内在动力。所以面对当前特朗普的出格言行,中国需要回应,但暂时不要过度反应,因为这一切都还没定型,都还存在大幅变化的可能。如果中国能沉着应对,适度包容当前特朗普的“试错”过程,并和未来的特朗普政府达成合适的交易,说不定最终会发现,和商人打交道只需要在商言商,这远比应付原教旨主义者还来得愉快。  

来源:上观新闻 2016.12.20  

原文: 观察家丨如何解读特朗普近期的出格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