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2.26”两周年北京四大新变化
——“2.26习总书记视察北京讲话两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全面深刻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作出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两年过去了,北京到底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呢?从2016年2月19日起,千龙网推出“‘2.26习总书记视察北京讲话两周年’系列报道”,将为您一一解读。
2月19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习总书记视察北京讲话两周年来北京市新举措新变化新成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发改委、市交通委、市环保局、市规划委四委办局相关负责人齐聚此次发布会,介绍了两年来北京的重要变化。
两年来,北京市有序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疏”和“控”相结合,坚决有力地推进四类非首都功能重点领域调整疏解,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到2020年,北京将打造“一小时城市交通圈”和“一刻钟生活圈”,初步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北京市民的生活将更加便捷。北京市空气质量也明显改善,PM2.5年均浓度两年来降1成。北京市还初步划定生态红线区,其面积约占市域面积的70%以上。而备受世人瞩目位于通州的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规划,也将在2016年上半年全面出台,通州将与廊坊市北三县共同编制跨区域规划,实现规划一张图,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同管治。
2月19日,“习总书记视察北京讲话两周年来北京市新举措新变化新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千龙网记者 王璟玥摄
北京有序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
“北京的问题表面上是人口过多带来的,深层次上在于功能过多,恐怕要做些外科手术,适度疏解功能。因此,疏解非首都功能是治理北京‘大城市病’的良方。”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京津冀协同办常务副主任王海臣回忆说,习总书记对北京一直饱含深情和关切,两年前,他在视察北京时明确指出,北京的发展离不开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对接北京发展。三省市要自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
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城市战略定位决定着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北京产业布局和发展必须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相一致、相协调,这是产业发展的大原则。北京做产业要剥去“白菜帮”,留下“白菜心”,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战略定位,提升首都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为此,北京市将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解决“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坚决有力地推进四类非首都功能重点领域调整疏解,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王海臣举例说,在“控”方面,修订发布2015年版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禁限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禁限比例由32%提高至55%,城六区提高到79%。自2014版目录发布以来,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3万件。
在“疏”方面,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用力,更加注重运用目录引导、资金奖励、差别化价格等市场手段,用成本“高地”引导“水往低处流”。两年间,北京累计退出污染企业718家,3年累计退出1006家,完成5年任务的约84%。
为严控高耗水农业发展,北京2015年减少小麦生产面积19万亩,生猪、肉禽生产规模分别下降5%、10%。2014年拆除中心城商品交易市场36个,升级改造34家。2015年北京调整疏解150家商品交易市场,其中,清退拆除市场80个,涉及营业面积56万平方米、摊位1.2万个;对70个市场进行转型升级,涉及营业面积54万平方米、摊位9000余个。北京城市学院5000余名学生、工商大学500余名学生、建筑大学1100名学生分别迁入顺义、良乡、大兴新校区。天坛医院迁建工程主体结构封顶;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加快推进。北京市行政副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已经确定,行政办公区起步区开工建设。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北京狠抓项目落地,加快实施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王海臣介绍,两年来,一批高速公路“断头路”、国省干道“瓶颈路”相继打通或扩容。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全面启动,省际班线公交化改造稳步推进。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有序运转,交通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14家创新主体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石家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改革持续深化,旅游“一张图、一张网、一张卡”加快推进。
此外,在医疗、教育方面,北京朝阳医院等4家医院与河北燕达国际医院的合作深入推进,北京儿童医院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所有参保人员社会保险信息实现相互核对及协查。北京支持组建京津冀高等学校联盟,北京大学与南开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
北京打造一小时城市交通圈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交通委委员、新闻发言人容军介绍说,两年来,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61万,交通指数控制在5.7以下,遏制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加剧的形势。北京市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7号线、14号线东段和中段、15号线一期西段、昌平线二期投入试运营,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18条,运营车站334座,换乘站53座,运营里程554公里。目前,北京全市有16条轨道交通线路在建,在建里程超过300公里,为历史最高。
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北京市完成了一批交通率先突破的代表性成果:京昆高速、111国道、京新高速(五环至六环段)建成通车,2015年京津冀省际毗邻地区主要通道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革首批3条试点班线改造完成,139条公交线路作为首批试点实现京津冀一卡通互联互通。
容军表示,2016年,北京市将深入实施《2016年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行动计划》,把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机动车使用强度,作为当前解决交通问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北京市将突出重点区域,抓住关键问题,凝心聚力建设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出台一批需求管理政策、实施一批重拳执法措施、推出一批改革创新试点,力争尽快取得实实在在、让群众感受得到的首都交通治理的成效,给社会以信心。
到2020年,北京打造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系统,形成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中心城公交专用道里程达1000公里,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其中,道路网功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大幅度提升,城市快速路总里程达461公里,城市主干道里程达1112公里,次干路规划实现率核心区达100%,中心城达80%。
届时,北京打造地铁、市郊铁路、地面公交、小汽车组成的“1小时城市交通圈”,形成高品质的大都市区交通体系;同时,北京还着力打造安全、便捷、舒适、宜人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也形成“一刻钟生活圈”。
“北京将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强化铁路辐射能力,完善互联互通的公路系统。”容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到2020年,北京市公路总里程达222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1200公里。北京实现内外交通有机融合,300公里范围京津冀中心城市出行时间不超过1小时。
“到2020年,北京形成以绿色出行方式为主导的城市交通出行模式,交通拥堵与污染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容军指出,届时,北京中心城的市民以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为主的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75%,小客车出行比例控制在25%以内。北京交通指数控制在6.0左右,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年均下降5%。
此外,北京还加快互联网与交通的深度融合,构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服务体系。北京全市营运车车载卫星定位安装率100%,路况检测覆盖率达到100%,公共交通客流检测覆盖率达到100%,形成创新驱动交通发展的总体格局,交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两年来降1成
“2014年和2015年这两年以来,北京聚焦细颗粒物即PM2.5的治理,在减压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2015年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9.9%。”北京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在此次发布会上表示,这实现了北京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北京市两年以来采取了减压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方面的措施。于建华详细介绍说,其中,东北燃气热电中心、西北燃气热电中心建成投运,关停京能、国华、高井燃煤电厂,完成核心区5.1万户平房“煤改电”,北京全市燃煤总量压减到1200万吨以内;北京退出污染企业718家;同时,北京实现单车氮氧化物减排60%。
于建华强调,北京市应对空气重污染,发布实施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将停限产企业数量增加大2000余家,2015年两次启动红色预警,有效缓解了空气重污染时的污染物积累。
尤其是,《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密集开展了“零点行动”“大气执法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大检查”等专项行动,铁腕执法、绝不姑息。两年来,全市环保系统处罚大气类环境违法行为3431起、罚款7792.15万元;处罚排放超标车辆2.24万辆(次),罚款1020.83万元。特别是北京曝光了“大气条例第一案”“大气条例最高罚单”等典型案例,起到了震慑一批、影响一片的作用。
于建华表示,北京市环保部门以大气治理为突破口,全力推进京津冀联防联控,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5年京津冀三地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17.5%、16.8%、27.1%和5.1%。两年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
北京行政副中心规划将出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指出,“要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红线,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加强对城乡建设的管控约束,建立全域空间管控体系,北京市开展了生态红线和城市增长边界划定工作,将市域空间划分为生态红线区、集中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
“我们确定刚性红线,加强生态用地的保护和建设。”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这将维系北京市生态安全底线、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区、森林、河流湖泊、基本农田等现状生态资源,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重点公益林等法定保护空间,全部划入生态红线区。北京市初步划定生态红线区面积约占市域面积的70%以上。
两年来,北京开展了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绿道、“蓝网”系统研究。北京形成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未来形成通风廊道网络系统。至2020年,北京还全面建成中心城区市级绿道系统,形成中心城区绿道网的骨架,绿道主线长度达到350公里。同时,北京还要在中心城区规划一张由水体、滨水绿化廊道、滨水城市空间共同构建中心城区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廊道系统——“蓝网”,其水系长度约300公里。
“北京将按照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标准,以不低于或超过中心城的水准建设好行政副中心。”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表示,现在行政副中心总体规划编制已经有了初步成果,目前正在就交通、市政、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进行深入编制,这些规划将在2016年上半年全面出台。
关于行政副中心的功能定位,王飞介绍,行政副中心功能定位为北京市行政集中办公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为此,北京将重点建设行政办公及与之配套的城市功能,并推动区域一体发展、带动城乡统筹发展,将副中心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典范”和国际一流宜居之都的示范区。
就具体建设细节,王飞还举例说,例如行政副中心综合管廊覆盖率80%;主干路100%敷设市政综合管廊。通州要实现公园500米半径全覆盖,形成总面积6090公顷的环区生态林。通州还要建设成适合步行和骑自行车的城市,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鼓励公交优先,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轨道交通与各类交通方式的换乘距离控制在100米以内。
此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通州建设将与河北廊坊市北三县共同编制跨区域规划,实现规划一张图,做好协同发展和共同管制。一是加强行政副中心与东部地区顺义、平谷、大兴、亦庄新城及廊坊市北三县的功能统筹、分工和联动,共建东部城镇群;二是加强行政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东部各个新城之间、北三县的大尺度绿色空间建设,避免无序蔓延发展。(文/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