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图书馆与闵行区图书馆合作举办鲁迅专题讲座[图]

26.11.2015  11:3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民族的脊梁,也曾备受争议。11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文学武教授应上海交大图书馆与闵行区图书馆联合邀请,来到闵行区图书馆七楼报告厅,以“今天,鲁迅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为主题,与读者分享了多年来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心得与感悟。

讲座伊始,文学武简单回顾了鲁迅生平。鲁迅在20世纪80年代前被神化,之后却受到王朔、冯骥才等人的激烈批判,也被众人在网络上攻击。随着海外的推崇、当代学者的反思,关于鲁迅的舆论逐渐沉淀回归,他的价值被人们重新认识。文学武认为,在社会转型阶段中,解构崇高的“逆反心理”实属正常,但偏激的批评不应被提倡,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文学武通过解读鲁迅的作品,对他的思想进行了剖析,指出他对于国民性的思考仍具有时代意义。以《阿Q正传》为例,中国民众的精神胜利法、中庸、看客心理等特征被犀利地揭露出来。鲁迅正是因为深爱这个民族,才会怀着沉痛的心理,挖开民族的疮疤,揭露社会的阴暗片,大声疾呼社会变革。这种国民劣根性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可见鲁迅的批判仍然具有启迪意义。1907年,鲁迅开始探讨“”的问题,他认为“欧美之强,根底在人”,强调人精神面貌改变的重要性。文学武以亲身经历阐述,即使在物质水平提高的今天,我国国民的文明素养仍与海外有较大差距,人的素质仍没发生根本改变。因此,这种以人为核心的思想值得重视。在《狂人日记》中,鲁迅质问“从来如此,便对么?”这种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至今令国人深思。

最后,文学武谈到了鲁迅独立人格的启示。从鲁迅与章士钊的笔战可见,他不畏权势,敢于发表观点;从他毅然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可见,他对国民政府关押学生的不满与愤怒;从鲁迅坚持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站台可见,他在威胁面前从不退缩;从鲁迅与胡适对政府态度的比较可见,他不依附权贵,敢说真话。他始终站在民主正义的一面,是一个了不起的自由知识分子。

此次讲座受到听众的欢迎,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在交流互动环节,听众们表示,这次讲座引导大众重新认识并全面客观地评价鲁迅,鲁迅的精神和品格值得新一代青年人学习。此次讲座是校图书馆和闵行区图书馆基于闵行区人民政府与上海交大签署的区校深化合作框架协议,为提升闵行区人文积淀与阅读而开展的公益主题讲座。后续,图书馆还将继续在讲座、培训、资源、服务等方面,与闵行区图书馆开展广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