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上海青年法学创新论坛”在上海交大举行[图]

21.03.2016  11:18

3月18日上午,由中国法学会指导举办,上海市法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承办,上海合勤律师事务所、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上海致格律师事务所协办的“首届上海青年法学创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举行。本次论坛也是凯原法学院致贺交大120周年校庆重要活动之一。会议聚焦上海建设发展的热点法律问题,邀请到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鸣起,上海市法学会会长陈旭,上海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国平,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胡近,各级法院、检察院领导,各兄弟法律学院院长、教授,公司法务专家,律所主任等20余位嘉宾出席。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党委书记汪后继主持论坛。

胡近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陈旭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培养青年法学家的希望和建议。张鸣起从法学会的角度出发指出,上海要紧紧结合眼前的发展改革实践,发挥上海的改革前沿示范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季卫东教授向张鸣起颁发兼职教授聘书。

论坛先后进行了“上海区域法治建设”、“科技创新法治保障”、“上海司法改革试点”等三个议题。

上海区域法治建设”议题由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郑戈教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宋晓燕教授从其研究的金融法领域出发,从制度发展的供给与需求方面分析了上海区域法治建设受到的约束,提出要在中央地方事权和法系的束缚方面思维突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倪受彬院长认为上海既是国内法治有特殊需求的区域,同时参与全球的经贸规则以及其他的规则,因此从立法、司法层面提出了意见;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姚建龙院长则从自身经历的立法、司法、执行三个环节出发,认为上海应参照全球同类的相应城市进行法治建设;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祝月光主任提到律师在法治建设中是一个献策者,应发挥法律事业共同体当中不同职业对于法治建设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朱芒教授从上海在中国法治建设中如何起作用方面对四位嘉宾的发言做了精彩点评。

科技创新法治保障”议题由《文汇报》政法专栏高级记者刘栋主持。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王迁教授指出由于知识产权是一种法定权利,决定了上海市在知识产权立法司法保护层面创新的余地非常有限,只能从行政执法和更好知识产权服务方面完善;同济大学法学院袁秀挺副教授则从创新政策的定位,科研经费的激励作用以及知识产权法院的角度提出了对创新法治保障的看法和建议;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侯利阳教授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行业管制法等四个方面谈了科技创新法治保障;中国商飞集团公司法律事务部处长闫振峰就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困境进行发言。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少华教授对嘉宾的发言做了精彩而又幽默的点评。

上海司法改革试点”议题由上海交通大学副院长杨力教授主持。杨力介绍了上海司法改革试点的基本情况;上海财经大学院长李学尧教授做了以司法公信力与司法改革的理念为主题的发言;上海市人民检察院金融检察处处长肖凯从员额制分类管理、薪酬改革以及司法责任制三个层面对上海司法改革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刘言浩指出了司法改革在法院的风险点以及未来需要注意的方向和问题。季卫东总结了三位专家的发言,并继续分析了司法改革的现状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季卫东对参会嘉宾的精彩发言表达了感谢,并总结了此次会议研讨内容,高度肯定了会议所取得的积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