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奖获奖项目"成色"十足
东方网4月19日消息: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上继续发力,72.5%获奖项目来自政府科技计划资助;54个医药项目中,一半项目研发周期超过10年,6个项目研发周期超过20年;50岁以下的中青年科学家第一完成人数量超过一半,外籍人员比例超过10%……昨天揭晓的2015年度上海科技奖获奖项目“成色”十足:既能关注基础研究,耐得住“寂寞长跑”;又能紧紧围绕市场实现成果转化。这预示着,一个尊重科学技术、对接全球资源的科技创新城市雏形正在显现。
铆牢前沿性基础研究
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是当前宇宙学和天体物理领域的最前沿课题,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杨小虎研究团队从理论和观测两个方面出发,着力建立可靠的暗晕和星系的链接。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星系形成理论研究的效率和可靠性,这个项目获得上海自然科学一等奖。
石墨烯是近十年来国际上关注度最高的一种奇特二维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电化学储源、生物医学等领域。但是石墨烯量子点的可控制备是制约该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上海大学吴明红团队发展石墨烯量子点尤其是单晶结构的石墨烯量子点的可控制备方法,并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
从科研规律而言,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都需要科学家在一个领域中长期坚持,从无数次失败中寻找到成功的光明。上海历来是前沿学科的重镇,去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从上海走出的自然科学奖项占全国的12%,而今年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发表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或美国《工程索引》的论文数量,比2014年提升了99.3%,一批新的项目又在冲刺了。
传统制造业走向智能高端
获奖名单也是各个行业交出的科技汇报单,按所属行业分布排名划分,制造业有67个项目获奖,在行业目录中占比21.9%,高居首位;按所属技术领域划分,生物医药以54个项目、17.7%的比例位居第一,信息技术领域和能源领域紧随其后。由此可见,上海在信息、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上已经结出累累硕果,新一轮高端制造业的升级潜力不言而喻。
2010年,智能假肢被《生活科学》(LifeScience)杂志推举为未来的十大创新技术之一。“再造人手功能”面临制造科学、信息科学、神经科学与神经工程学等交叉学科的诸多技术难题,其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感知功能再造和信息通道重建,其关键技术对康复医疗装备产业的未来竞争格局有重要影响。上海交通大学朱向阳研究团队历时10年,在操作感知一体化假肢机构和高传输率神经控制接口设计方面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了我国第一代神经控制多自由度智能假肢,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同步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高峰研究团队通过开展巨型重载锻造操作机的基础科学问题和设计方法研究,研制出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000KNM锻造操作机,2011年一次热试成功投入生产。获得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颁发的达·芬奇设计与发明奖,被国际公认为是“锻造工业装备设计的突破”。
企业牢牢占据创新“半壁江山”
这些年的市场竞争,让企业家们越来越体会到:只有创新才能引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就可能导致市场重新洗牌。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其创新热情与能力的提升也显而易见。网宿科技从事的CDN及P2P业务,就颠覆了信息行业,他们好比信息行业的物流商,以最快的速度将用户所需信息“快递”到终端。如今,它已在200家企业成功应用,用户覆盖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
在2015年度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的完成单位中,企业占367家,占比54.2%,比2014年提升7.3%。在第一完成单位企业中,企业达到123家,占比47.9%,比2014年提高了10.4%。
要捧出一个获奖项目,平均要2.36家单位协同合作,区域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华东理工大学20多年潜心研发煤气化技术,就是针对市场不断提出的需求进行改进:第一代技术只能使用内蒙古某种高纯度煤,于是他们与企业联合承担风险,由企业投入13亿元,共同研发出了可使用任何产地煤矿的第二代技术。
科技人才“冒尖”时间更早了
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中青年科学家有160人,占到了总数的52.5%;获奖项目的所有完成人中,这一比例达到了79.7%。分别比2014年提升了5.7和3.0个百分点。有两名“80后”挑起了大梁,出生于1982年邹焕英获得技术进步一等奖,他是所有第一完成人里年纪最小的一位,出生于1980年杨新海已经是“嫦娥三号机械臂”项目的第一完成人。
从科技规律来看,30-50岁是科技人员最有创新活力的时期,很多科学家一生最重要的研究生活都是在这一阶段做出来的,而这一阶段又恰恰是他们生活比较“拮据”时期,在上海的人才构建体系中,近年来大手笔向青年倾斜。
上海以开放的科研环境带动区域科研发展,这里已经成了全球科技人员创业的热土。在全部获奖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中留学归国人员以及外籍人员的比例为18%,全国人才的加入为上海科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