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抗战地标
16.08.2015 11:43
本文来源: 看看新闻网
说到八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每一个国人都会想到卢沟桥。诚然,卢沟桥上确实打响了八年抗战的第一枪,但是卢沟桥事变后一个月,中日两军才在上海展开了第一次主力决战。而这次决战的爆发地点—八字桥,却很少出现在国人的记忆中。
八字桥地处上海市虹口和闸北交界处的柳营路、同心路、水电路的交叉口。中国桥取名的方式很多,八字桥堍通同心路和柳营路,桥呈“八”字形,故名八字桥。
8月13日下午4点,在八字桥进行前进搜索的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第3大队踩中了中国军队事先埋设的地雷,日军随即向柳营路上的87师阵地开火,得到命令的87师随即全面发起进攻,淞沪会战就这样从八字桥开始了。
淞沪抗战开始于八字桥,日军被中国军队击毙的第一位少将毙命于八字桥附近,中国军队第一次向日军发起大规模进攻也是在八字桥。八字桥见证了抗日战争中太多的第一次,可以说,在14年中日战争史上,八字桥的地位并不低于卢沟桥。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中日《淞沪停战协定》划定上海为非武装区。仅允许中国驻有保安团、警察单位及虹桥机场守备连。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加强了上海附近的武装力量。时任京沪警备司令的张治中为防止日军在发生冲突时夺取虹桥机场,派遣正规部队化装成保安团进驻机场。这一行动被日本察觉后, 8月9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率一等水兵斋藤要藏有预谋地对我军进行挑衅,驾车强行闯入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卫者击毙。此事件成为“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导火索。 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
位于今虹口区四川北路2131号。始建于1924年,占地约6130平方米,四周为办公楼、仓库,中间是2200平方米的操场,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堡垒。当时中日之间往来无需护照,在军队保护下日本侨民源源不断涌入上海。一二八事变前,虹口地区居住的日侨已达30余万,不少成为侵略军的帮凶和细作。
1937年11月16日,城隍庙内设立了第一家临时医院,门诊部每天处理300多个病例,但是与难民人数相比,仍然不成比例。
和平年代的城隍庙,不再是难民区,早已恢复了江南园林本色。 摩西会堂
上海长阳路62号(原华德路62号)的“摩西会堂旧址”是许多犹太人士来中国的必到之处。摩西会堂建于1927年,原是一座供犹太人专用的会堂,二战期间成为上海犹太难民的宗教活动中心,犹太青年组织一度将其总部设在摩西会堂内。这里曾收留了两万多颠沛流离的犹太人,这里曾见证了中国人特别是上海人的善良和宽容。2007年虹口区对会堂进行了修缮,并改名为犹太难民纪念馆。
1993年10月1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到摩西会堂参观,并在留言簿上亲笔写下:“在犹太人被纳粹屠杀、驱赶,而流浪于世界之时,犹太人得到了上海人民的庇护,我和犹太人民及以色列政府从内心深处感谢你们的帮助!”
位于今闸北区光复路1号,建于1931年,是一幢6层楼钢筋混凝土建筑,原为大陆银行与北四行的联合仓库,是“八·一三”淞沪抗战北线市中心的最后一个堡垒。
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0月31日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令这座建筑与守卫四行的“八百壮士”名扬天下。四行仓库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民国上海独特政治格局的缩影。它南临苏州河紧挨租界,东面西藏路又属公共租界的英国警备区域,北面是成排的民居,日军只能主要从北面和西面发动进攻,易守难攻。另外,公共租界的煤气罐临近苏州河,日军碍于租界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不敢发动重炮或空袭进攻。退居租界的上海民众从未如此近距离看到自己军队顽强抗战的铁血壮举,四行孤军牵动每一颗爱国之心,整个上海掀起了保卫大上海、支援“八百壮士”的抗日高潮。而支援物资正是通过四行仓库东面的北苏州河路悄悄运进仓库。
78年后,历经1年零8个月的紧张施工,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于2015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纪念日这一天正式开放。这里,将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少有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罗店镇 宝山是淞沪抗战的主战场,惨烈无比的罗店争夺战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有军事专家评价,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是一架“绞肉机”,淞沪会战中的罗店则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血肉磨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整个城镇片瓦无存,惟余焦土,惨酷之状,不忍卒睹。
“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罗店是上海与江苏的一个交通枢纽,罗店失陷,对南翔、嘉定和刘行将形成严重威胁,中国军队与日军围绕罗店进行了长久的拉锯战。整个罗店地区地势平坦,缺少建立有效防御的制高点,白天日军凭借其火力优势占领罗店,中国军队就在夜里发起反攻夺回失地。罗店之战是双方你来我往的拉锯战,中国官兵们不怕牺牲、视死如归,以血肉之躯铸成抵抗敌人的万里长城。
位于临江公园至今还保留着几处战场遗迹。1937年淞沪会战时,任第18军98师292旅583团第三营副营长的姚子青率部在此战斗,坚守城垣。全营600多名官兵最后全部壮烈殉国。牺牲时,姚子青年仅29岁。临江公园的陈化成纪念馆西南侧的草坪上竖立着“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石刻纪念碑。
八路军办事处 在福煦路多福里(今延安中路504弄21号)。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为了开展国统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在南京、武汉、重庆、太原、长沙、桂林、兰州、西安等地,公开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简称“八办”)。上海于1937年7月也筹建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当时牌子已制好,后因形势发生变化而未挂出,名义上叫“八办”,实际上是党对外活动的公开机关。
1937年11月间,上海除租界以外全都被日军侵占,"八办"迁入法租界淡水路274号二楼,转入地下活动。1939年底,"八办"撤销,它的工作由新四军驻沪办事处来接任。
上海南站 位于今黄浦区中山南路南车站路,曾是1909年建成的沪杭铁路线的起点,1937年毁于战火。
1937年8月28日,日军对上海南市地区发动无差别轰炸,日机十二架,在上海南站附近投弹八枚,月台、天桥及水塔、车房均被炸毁,最为惨烈的是南站当时聚集了大量为躲避战事等待返乡的平民,七百多人在此次轰炸中丧身。当时供职于美国赫斯特新闻社的中国著名记者王小亭,拍摄了反映南站惨况的新闻照片《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两周后发表于美国《生活》周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对日军暴行的强烈谴责。 胶州路孤军营
位于今静安区胶州路余姚路,余姚路321弄内。1937年11月1日凌晨,四行守军经西藏路桥全部撤入公共租界。但进入租界后,四行孤军却被缴械,羁留于星加坡路(今余姚路)胶州路口一个临时营地,营地搭起大小帐蓬,四周围上通电铁丝网,营门及营地四周由万国商团日夜戒备巡行。全体孤军被羁留在此长达4年,这块营地被称为“孤军营”。
孤军营是孤岛上海的一个抗战精神圣地,上海市民经常到此慰问探望。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团长在孤军营被日军收买的叛徒刺杀,举国震惊,上海民众前往吊唁达30万之众。太平洋战争爆发,孤岛沦陷,孤军多被送往国外集中营,命运更显悲苦,但他们始终坚持斗争。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源: 看看新闻网
16.08.2015 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