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犹太难民名单墙背后的故事:镌刻万余难民姓名[图]

03.09.2014  06:50

上海名单墙

  东方网记者李佳敏9月3日报道:今天是首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将举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逃亡上海犹太难民名单墙”(以下简称“上海名单墙”)揭幕仪式。

  “上海名单墙”由26块铜板组成,长34米,宽2.5米,上面雕刻蚀刻姓名,是全球唯一一个以“拯救”为主题的幸存者名单纪念墙。

  犹太难民避难上海、最终重获自由的历史,是二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成果之一。为了纪念这段珍贵历史,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与索妮娅女士等原上海犹太难民携手合作,搜集整理了13732位原上海犹太难民的姓名,由著名旅美艺术家何宁参与设计创作,镌刻于纪念馆的墙上。

索妮娅女士向大家展示父母照片

  感激:“万一有事可以随时回上海,因为你有上海的出生证。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至少有1.8万余名欧洲犹太难民,为逃离纳粹迫害来沪避难,索妮娅一家便是其中之一。1937年,索妮娅的父母离开德国,2年后,索妮娅在上海出生。

  避难上海时,尽管生活拮据,但上海却给索妮娅一家人难以比拟的安全感。索妮娅说:“我爸爸妈妈后来曾经跟我说,万一有什么事,你随时可以回到上海来,因为你有上海的出生证。

  童年的记忆,除了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一路穿梭的上海大街小巷,还有街角的“小卖部”。年幼的索妮娅常会去光顾,当被人问及:“Whats your name?”时,她总不假思索地回答“Krips!”。这份对于自己姓氏的归属感在她心中生根,尽管背井离乡,姓名依然“跟随”着她。索妮娅说,不是所有姓名都会被记住,但名字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她今天所做的,则是将记忆以“姓名”的方式延续。

  战后,索妮娅一家回到故乡,她成了一名德语和英语教师。索妮娅觉得童年在上海的经历对她的工作大有裨益,她热衷于向自己的学生讲述1939年至1947年的故事。而每每谈及她对上海的感受时,她便用两个字来概括——“感激”。索妮娅对上海流亡史的资料整理工作经年不断,出版过多部书籍,如《生在上海的移民后代》、《虹口犹太区的生活和生存(1939-1947)》等。

  2000年,索妮娅的《逃忘上海》一书出版,里面记录了1万4千余名上海犹太难民的姓名。此次,她受邀参与“上海名单墙”的收集审核工作,结合上海犹太人纪念馆馆存的900余份姓名资料,与前难民核对准确信息,剔除重复或错误的名字,终于整理完成这份名单。

  当年那个天真回答“Krips!”的小女孩已经75岁高龄,现如今她依然与前流亡人士保持着联系,并定期参加国际性的上海犹太人聚会。她说,“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德国的这一部分历史不被人遗忘。”而“上海名单墙”的设立,让她的夙愿达成。  

由何宁创作的“上海名单墙”起首浮雕草图

  使命:“记忆是答案,并且是唯一的答案

  除了名单整理工作外,设计和呈现手法也是“上海名单墙”铸造的重要环节。作为旅美艺术家,何宁1997年至2002年的几年间,与美国的犹太媒体和社团多次合作,艺术创作的内容几乎全是有关犹太民族历史与现实题材的,在犹太社团中享有盛名。何宁更是以不定期的艺术顾问角色为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布展出谋划策。

  何宁的艺术创作受到洛杉矶犹太大学(The University Of Judaism)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不但得到特殊的借阅许可,而且还获得图书员保尔·米勒和海依姆·格沙克的全力帮助,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与回忆录。海依姆的父亲便是当年逃亡上海的难民,而保尔则帮助何宁查询到全部有关上海犹太人的书籍目录。

  在关于犹太难民相关的艺术创作中,何宁时常感到一种困惑。表现犹太民族所经受的种族灭绝苦难史的众多艺术作品里,“上海犹太人”的题材,始终是一个令人不解的空白。

  2002年夏天,他得知上海犹太难民组织——“黄包车协会”要举办第五次重聚活动,地点就定在旧金山的一座酒店,于是他打算前往参加并且收集史料。但是,从酒店得到的消息却大大出乎了何宁的预料。酒店方说,这次活动已经取消,原因可能是“都不在了,所以没人”。

  这个出人意料的消息使得艺术家的心里充满伤感与焦急,何宁意识到,这一批被称作“上海犹太人”的历史见证者正在渐渐凋零,而随之而来的结果或许是这段史实被遗忘。

  自2002年起,何宁便利用各种机会在各类场合呼吁建立犹太难民纪念墙或纪念碑,将可能收集到的当年上海犹太难民的姓名铭刻其上。他认为,这将是世界众多的姓名墙中唯一的一座活纪念墙。

  在虹口区外办的支持下,经过10年努力和等待,何宁的提案终于在2012年11月,在虹口区政府于正式会议上通过。

工人们加紧赶制起首浮雕

  何宁负责了纪念墙的概念设计方案:包括基本样式、组成部分等等。同时,他还创作了两幅素描作品,作为纪念墙起首部分和结尾部分的浮雕设计图。

  起首部分采用高浮雕和浅浮雕相结合的处理手法,重点刻画“六个人”。分别为正统犹太教徒、老年犹太妇女、中年男子和儿童,以及青年男女的形象,代表信仰、苦难与爱、坚定和未来、光明和希望,以“six of six million”(六百万中的六个)来提炼和表现主题。

  这座备受瞩目的纪念墙终于在2014年8月竣工。

  何宁至始至终相信:“记忆是答案,并且是唯一的答案。

  今天,“上海名单墙”揭幕,相信,这座“活人的墙”除了“记忆”功能,还将吸引无数的中外参观者提供新的历史故事和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