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食品安全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纪实

11.10.2014  16:37

  不同种类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餐厨废弃油脂每天产生的数量和去向……在上海市闵行区,各方的食品安全数据每天都在云端逐步增加、集合。目前,闵行区已打造了监管快检系统、流通监管信息系统、废弃油脂管理系统、农产品溯源系统、“全球眼”实时监控系统共五大食品安全信息云平台。

  与此同时,13个街镇的食品药品监管所与各村居委的569个食品安全工作站,以及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都严把质量安全“关口”,使得监管更加“接地气、聚人气”,并为云端的网络提供了大量、准确的实时数据,共同保障公众的“舌尖上的安全”。

  监管网络:呈金字塔状,80%的监管力量配置在一线   

  闵行区是上海市的一个大区,有食品类企业2万余家,其中生产企业175家。

  9月12日,记者来到了浦江食品药品监管所,该所是上海市新一轮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中建立的第一个标准化基层监管所,人员编制15人。在该所的快检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对当天从菜市场抽样回来的牛奶、水产品等进行快检。所长程国晖告诉记者:“我们的快检实验室可对亚硝酸盐、农药残留等80个食品项目进行快检,实验数据可实时传递到‘监管快检系统’平台。每周五下午,实验室免费对公众开放。”   

  同日下午,在虹桥农贸市场金锣冷鲜肉的柜台前,虹桥食品药品监管所的监督员韩婷婷正在通过快检设备检测肉的新鲜度。在检测的同时,她手持的PDA通过蓝牙自动与检测设备连接,检测数据被实时读取并通过网络上传到了区“监管快检系统”平台。   

  虹桥食品药品监管所所长周永韬表示:“这是我们最新应用的一套移动快检管理系统,可以直接派发快检任务、蓝牙传输检测数据、系统自动判断是否合格、快检结果实时上传云端保存,真正实现了全过程无纸化闭环管理。”   

  在这虹桥所和浦江所里,记者感受到了食品药品监管所建设的标准化——所内都配有2—4块42寸的监测屏,辖区学校食堂等单位的关键岗位和环节都可以实时看到;快检实验室都配有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ATP荧光检测仪等设备,最小的快检室可以做40多个检测项目,最大的可以做80多个;连墙壁上的SOP流程、等框架均为统一制式,白蓝相间的设计色,清晰的工作流程和规范。   

  “一个房间里有苍蝇,光拍打是不行的,必须把纱窗装在窗口,让苍蝇进不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闵行分局局长叶宝法这样告诉记者,“我们的工作重点从过去的重视监督覆盖率转为打造和构建监管体系上。”   

  2014年,新一轮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实施后,闵行分局重构了内部体制,人员编制由原来的93名扩编至186名,区政府又配套给予了75名文员编制。  

  “目前,我们的人员状况由哑铃状转为金字塔状,实现了扁平化模式。分局系统261人,80%的监管力量都配置在了基层一线,全区13个街镇都配置了10~20人的力量,机关内部与执法大队仅保留了20%的力量。”叶宝法说。  

  截至目前,闵行区已经完成7个基层所的标准化建设,13个基层所中有50%的快检实验室实现向公众开放,免费提供蔬菜、肉类等的快速检测,年内将全部向公众开放。经过大半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市场巡查与快速检测相结合的模式对提升当地群众消费信心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通过近3年的努力,闵行区已经建立起了区-镇(街道)-村(居)的三级网络体系,并将其与信息化“大联动平台”相结合,着力于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该区各村居委都落实了“一站三员”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了569个食品安全工作站,聘用兼职宣传员579名、协管员763名,信息员3455名。

  每天,闵行分局工作人员都会在“监管快检系统”平台上查看各乡镇、村居的监管数据。如果有信息员的投诉举报,网络信息平台上就会“跳红灯”来提示。同时,举报线索一经核实就有相应的举报奖励发给村居委工作站。通过“监管快检系统”平台,现场检测数据可实时上传到信息云,通过云平台可实时判断结果、实时纳入全区风险评估系统、实时进行信息公示,并在云端备份数据。  

  企业网络:建立自检实验室,数据与监管部门实时连接   

  夏兵兵是闵行区龙上农贸市场食品安全部经理,他告诉记者:“近期市场管理部门在正考虑将市场内的自检实验室面积进行扩大,以便尽快进行第三方实验室资质认定。另外,我们投资100多万元购买了检测仪器,有4名专职的检测人员负责每天80多批次的市场产品抽检。去年,我们的农药残留等检测与区平台相连接,实验数据一旦做出,就自动上传,不能更改。”   

  据了解,今年以来,闵行分局对“流通监管信息系统”再次进行了改造升级,完善了对区内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实时管理与数据监控,增加抽检频次,并着力推进“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截至目前,“流通监管信息系统”共快速检测44122批次产品,合格率在96%左右。

  无独有偶,在一家集体用餐配送企业——绿捷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志清也告诉了记者同样的规划:将投资1500万元购买设备,扩大实验室规模。今后不仅能开展自检,还能承接社会上的第三方食品检验任务。   

  在绿捷的质量管理部门,记者看到,十多块显示屏正分别显示着不同中小学食堂操作间的情景,每块大屏幕前都有专人在观看并记录违规操作的情况。   

  在闵行区,食品生产企业均按要求建立了自检实验室,目前正在流通环节和餐饮环节进一步推进自检实验室的建设。   

  9月12日,闵行区政府组织召开了企业自检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议。会上,闵行区副区长、食安委主任金士华表示:“此次建设涉及191家重点企业建设标准化实验室,主要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卖场、集体用餐配送企业等。要通过这项工作,督促和鼓励企业担负主体责任、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叶宝法也表示,闵行区的农产品20%为地产,其余80%均来自全国各地。因此,抓好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和自控能力建设,也就抓住了流通市场的“源头”,可以解决闵行绝大部分的“菜篮子”问题。   

  同时,为了推进企业真正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闵行区还在农村固定办宴点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签约工作,目前已完成全区60家固定办宴场所保险签约,签约率90%,进一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社会网络:抓热点难点,协作破解民生监管难题   

  在绿捷公司院子里,记者看到了有两个不锈钢的管道从中央厨房一直通到外边,下面连接了两个大型方桶。

  倪志清告诉记者:“这个是废弃油脂回收桶,必须有专人拿钥匙才能打开,管理很严格。”   

  随后,记者了解到,闵行区各街镇在629家餐厨废弃油脂产生单位试点运行POS机刷卡确认油量,油卡刷一下,回收油量情况就上传到云平台。废弃油脂都由4家收运单位统一回收,车上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车辆的运行轨迹在云平台也可以实时看到,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同时,闵行区市场上坚决取消散装油交易,这使得该区杜绝了废弃油脂回炉的可能。   

  在对学生餐的监管上,由于该区中小学食堂都建立了“全球眼”网络视频实时监控系统,监管人员、集体用餐配送企业都可以通过视频实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提醒和纠正,逐渐发挥着“第三只眼”的辅助监督作用。

  “通过各工作站的发现机制、信息化管理以及和公安、城管等多部门的密切配合,我们上海人称之为‘吃相比较难看’的面上的食品问题减少了很多,使得那些黑窝点、黑作坊的生存空间大大减少。”叶宝法说,但与此同时,我们的食品安全工作也还面临着许多难点,食品安全监管还有漏洞。如无证照生产经营的取缔力度虽大,但回潮快,整治效果不佳;餐饮电商新模式的监管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难点问题,闵行分局也做了一些探索。借助机构改革后基层力量增强,由区食安办牵头,制定了每个街镇无证餐饮下降20%的硬指标,纳入街镇绩效考核。   

  闵行分局副局长顾琼说:“我们还采取了疏堵结合的办法。在‘疏’方面,比如针对召稼楼古镇无证餐饮,因地制宜,制定相关餐饮许可统一规范标准,规范一批、审批一批。”   

  在“”方面,该分局改进以往各街镇单兵作战的模式,调剂全系统资源,协调公安、城管等部门,借助司法机关的力量,对一些拒不整改的无证餐饮单位,通过冻结银行账户,约谈房东停止租赁等方式,对无证餐饮较多的区域给予彻底整治。   

  闵行分局在促进社会共治中,还坚持做到“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开展食品安全“六进”(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进乡村、进机关)活动。对辖区内350家居委会,闵行分局的工作人员都要分片包干,进行全覆盖的上门服务。很多居委会的同志都表示:“这些监管人员坚持上门讲课、了解食品安全情况,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啦!” (《中国医药报》10月9日头版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