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对标国际全球城市 保护海派文化遗产
对标国际全球城市:仍要补短板
上海2040的对标城市伦敦、纽约、东京和巴黎在文化设施上具有显著优势。其中,伦敦作为领先的全球城市拥有43所大学、303座国家博物馆、241家剧院、10座大型音乐厅、857家艺术画廊、349处音乐表演场地,每年举办62个电影节。纽约拥有212座博物馆、429家剧院、15座大型音乐厅、721家艺术画廊、277处音乐表演场地,每年举办57个电影节。巴黎则拥有124座博物馆、纪念馆和陈列馆,115座剧院及大型音乐厅,172座影剧院,208家艺术画廊,83所艺术表演场所。
相较于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四大综合性全球城市,上海的文化设施在硬件和软件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郑时龄说。根据2014年统计,上海拥有46个歌舞和音乐表演团体,平均每个团体演出65场,人均数量和演出场次上远低于许多国际大都市。上海有音乐表演场地44处,只有伦敦、纽约、巴黎等城市的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2014年,上海生产的故事片为11部,仅占全国456部的2.4%。“上海与全球城市在文化硬件上的差距正在一点点缩小,但在文化软实力上还要做好长足的补短板措施。”郑时龄说。
保护海派文化遗产:“点、线、面”结合
有市民感慨,对不少来沪游客来说,上海的形象就是高楼大厦。“其实上海有很多海派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欣赏,比如石库门、1933年代宰牲场、科学会堂等也值得对外推广。”郑时龄指出,上海在保护历史文化方面的力度处于全国领先,目前上海仍保存着3000多座洋房别墅,许多街道的特色非常鲜明,但是要让老建筑、老片区散发出新活力和生命力,就需要进一步修缮和改造。
在过去,上海每隔十年就会建立一批保护建筑的名单,“这十年中会有很多古建筑消失,甚至来不及进入保护名单”。为了改善这个问题,上海2040将建立起常态化的保护对象增补机制,定期增补保护对象。此外,上海已经以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为目标,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对象体系。其中,点是指优秀历史建筑及文物保护单位,线是指风貌保护道路与风貌保护河道,面是指历史文化风貌区和风貌保护街坊,并从在整体保护层级上,要加强历史城区-历史城镇-历史村落历史环境整体保护。
郑时龄指出,在旧区和老建筑改造中,要格外留意“去创意化”现象,不少地区在改造中整体转型成餐饮区和商业区,丧失了独有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管控城市空间:治乱、理序、提质
城市空间是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30年,上海在城市发展中形成了较高密度的城市建筑群,缺少景观纵深线。郑时龄坦言,上海的空间问题是本底和秩序的缺失:“有人甚至形容,上海的城市建筑有如雨后竹笋般‘乱长’。”
郑时龄指出,在上海2040中,加强城市空间管控也是重要的转变。上海要从空间角度重新认识城市特征,强调对城市空间的“治乱、理序和提质”,城市设计要从过去服务于开发转变为服务于公共利益和公共空间,加强问题导向,通过总体空间秩序梳理,建立城市本底,对已建成地区提出改善建议;形成多类型的分区管控,在市域6000多平方公里、中心城600多平方公里以及新城等不同范围尺度上分别管控;加强机制建立,形成全市层面的工具和平台。
目前,供市民休闲娱乐的浦东滨江21公里沿江通道、徐家汇教堂广场空间整治、上海郊野公园、浦东森林公园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到2040年,上海将塑造更多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向市民开放更多的可以进行文化交流的区域。”郑时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