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图鉴》:一个女人要牺牲多少东西,才能成为一个女人

27.05.2018  16:22

  1

  轻轻地,《北京女子图鉴》走了,《上海女子图鉴》来了。

  开看之前我在想,什么桥段是必然会出现在剧集里的。掐指一算,可能是这些:作女嗲妹。你一点都不像上海人。这个一点都不格算。地域歧视。阿拉是新上海宁。侬脑子瓦特啦?

  前6集播完,基本包圆了,看来全国人民对上海的刻板印象依然空前一致。当然,提到上海,也免不了陆家嘴和静安寺的写字楼,法租界的梧桐树,办公室里夹杂着英语的普通话。

  在不少人看来,这就是“洋气”的上海。

  拜托,如果你叫Amy,我叫Michelle就是洋气,国际幼儿园大班就可以做到好吗?

  上海真正的“洋气”,是在浮光掠影灯红酒绿的精致外表下,接纳并包容人生的种种走向。而这种分岔,又依循一条功利而世俗的逻辑:欲取必先予,有舍才有得。

  茨威格说“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上海人从不避讳这一点。因此,《上海女子图鉴》,本质上是在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人要牺牲多少东西,才能成为一个女人。

  2

  《上海女子图鉴》也是丑小鸭变天鹅的俗套,但至少从放出的几集来看,并没有把女性的破茧成蝶和男性直接挂钩。

  主角罗海燕的职场进阶,更多还是和自己的斗争。

  进入一家4A广告公司,从实习生做起,上司派了PPT的活,最终的presentation却让同事代劳。因为罗海燕的英语水平,无法和外国客户有效沟通。即便内心幻想着抢回来的场景,最后的解决办法,还是花了几千块报英语班。

  同事聚餐,人均45元,当晚她就抱了两箱方便面回家。因为每顿饭的预算只有10元,超支的部分,只能靠节流来填补。

  罗海燕并不是没有机会靠男人来走捷径。

  曾经的大学室友带她去陪酒,她穿着高跟鞋一瘸一拐地走,不停拉扯裙子的下摆,最终还是落荒而逃。

  大学时期的男朋友想说服她一起回老家,票买好了,说了“梦想和现实,总有一个是要放弃的呀”这样的话,她也不是不动心。但看到窗外时髦的女生,决定抛下安逸平淡的幸福,“留在上海在试试”。

  人生的选择无分高下,寻梦和务实都值得尊重。但至少,罗海燕到目前为止是一个典型的独立女性,把人生的担子都背负在自己的肩上。

  虽然公司同期生Kate告诉她“我们上海囡囡的梦想,就是三十岁前,穿着Vera Wang,在法式饭店里举行一个草坪婚礼,然后悠闲过日子,享受生活咯”,虽然男朋友真诚地把“我养你”挂在嘴边,但在罗海燕心里,真正的信条从来是上司Scarlet对她说的:“人生每一步重要的选择,都不能被别人拖后腿,哪怕是你的恋人。

  很多人受男权观念的影响太深,无法在独立这个层面上理解女性。他们的说词永远是,女人要嫁得好,女人要兼顾家庭和事业,女人不要太拼了过得舒服点不好吗?

  他们不会明白的是,很多女性,和男性一样,是把安全感和人生价值建立在自己身上的。出身好,好是父母的。嫁得好,好是老公的。顾家可以,但为什么不能男女同等付出?舒服很好,可如果突遭变故,是否还有能力对抗呢?

  并不是说一切坏的可能都会发生,但独立女性至少希望做到,当万一来临,人生主动权还握在自己手上。

  Scarlet是这样的人,罗海燕是这样的人,但今天这个社会,给这种女性的宽容和体谅,实在少得可怜。

  3

  发现了吗?对于不愿靠在别人身上过活的女性来说,怎么选都可能是不舒心和不甘心。

  我认识不少全方位的职场女强人,长得美,会说话,情商高,肯吃苦,向来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勇猛精进,30岁的年纪就做到了中层甚至高管。可是职场的路,越走越窄,从前百分之百的努力或者能有百分之两百的成效,到后来百分之五百的付出,也许只是一场空。

  当自我的权衡和犹豫越来越重的时候,她们也感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的压力:年纪渐长,婚结不结,孩子生不生?现在铁了心奔事业,做丁克,到了40开外会不会后悔?

  我也有很多一同成长的朋友,一路念名校,考前几,但在人生道路上,选择了平淡安稳的那一条。她们还是体面的白领,也有尚可的收入,但整天在群里聊的,不再是诗和远方,而是哪个婴儿座椅的牌子好,这个奶粉哪里买便宜之类的话题了。

  这是她们的生活,无所谓好或者不好,但我总想到她们曾经意气风发的样子。她们有时也会说起,夜深人静,午夜梦回,当孩子和老公都沉沉睡去,会问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吗?

  当一个男人这样扪心自问,他的痛苦,更多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可当一个女人这样说,除了对自己的不满,外界那些本应豁免的压迫,或许也难辞其咎。

  前阵子看美剧《宿敌》,琼克劳福德为了让脸看上去更小一点,年纪轻轻就拔掉了六颗臼齿。更著名的还有玛丽莲梦露的两根肋骨。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