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上海多个创业基地感受创业氛围

08.05.2015  10:51

IC咖啡上海站的总经理王欣宇

  “创业企业需要抱团,因为只有相互在一起,才能产生创业的氛围,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今年四月,畅移(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胡瑛坦言,他们刚入驻腾讯创业基地,在这个地方,让他有了家的感觉,知道在创业这条道路上,自己并不是孤单一人。

  腾讯创业基地只是上海众多创业基地中的其中之一,虽然不同于北京知名的中关村大街,上海创业区域看起来相对零散,分散在不同的角落,但他们却拥有着共同的特点,“开放、互助”,这使得很多从这些创业空间中走出来的创客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上海的创业氛围其实一点不弱于全国各地。

   [创业缩影]

   漕河泾开发区:服务就是核心竞争力

  在这里,哪怕是个背包族,只要有一个idea,就可以在这里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这个地方就是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它位于上海的西南。

  说起漕河泾开发区,许多圈子里的人不会陌生。因为它不仅历史悠久,更有着不少响当当的头衔,它是全国唯一同时享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优惠政策的开发区,也是上海最早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可以说,在创客之风还没有兴起的时候,这里已经走出了许多创业者。这个地方当初主要发展微电子。因此,如今,微电子、计算机软硬件、通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都是它的“拳头”产业。

  据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韩宝富介绍,目前区域中孵化器(科技园)就有10个,在近40万平方米左右的孵化面积中,孵化的企业多达一千多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有4个,分别是漕河泾科技创业中心、漕河泾浦江创新创业园、聚科园区以及863软件基地。而这些科技园区又各自有着不同的创业氛围。

  但是让韩宝富引以为傲的并不是开发区内孵化器的数量多,而是这些孵化器之间通过联盟的方式,相互服务,相互帮助,真正做到了抱团发展。“在这里,开发区是作为牵头单位,将不同产业类型、技术领域、投资主体组织起来,共同实施服务,整合资源,构建出了共同的生态环境,这样的创业氛围在上海还并不多见。

  在创业圈中已小有名气的腾讯创业基地,也坐落于漕河泾开发区,而它只是漕河泾开发区平台中的一个平台,众多企业中的其中之一。也正是由于在这个地方,创业平台众多,任何一种类型的创业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安身之处。

  淘米网络,这家创造中国自己的卡通人物的科技公司,三年三大步,花了三年半时间在纽交所上市。

  事实上,在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企业的成功孵化率高达93%,用韩宝富的话说,这主要归功于开发区提供的全方位优质的服务。“开发区的灵魂是科技创新和服务,而服务又是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漕河泾开发区提供的是全产业链的服务。”韩宝富说,这种更好的服务,体现在系统化、规范化等各个方面,比如投融资、拓展市场、管理咨询、技术支撑,企业需要的服务这里都能提供,同时也能整合市场资源。“比如一些中小企业无法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在这里就可以由政府出面与开发区共同出资给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如今,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还将自己的创新创业服务延伸到了浦江、松江、临港、康桥、南桥、外高桥、海宁、盐城等8个地方,构建了“一区8园”,“这样一旦开发区孵化的企业太大了,呆不下了,就可以去园区中继续发展。”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办公室主任方银儿说。

  据她介绍,这8个园区,每一个也拥有自己独特的创业氛围。“比如,浦江园区是做新能源环保的,本部以IT产业为主,松江园区则是以战略化新兴产业为主,临港园区更多侧重于制造等。

   [创业探索]

   IC咖啡:“众筹+孵化器”

  北京有“3W咖啡”,上海也有自己的IC咖啡,如今在张江地区,IC咖啡是创业者们聚集的地方,它是全市首批8家创业学院之一,也刚拿到了孵化器的资格。

  IC咖啡顾名思义,是一家以集成电路芯片技术为主题的咖啡馆,它坐落在IT产业集群地——上海张江高科,成立三年来,已经在创客圈中小有名气,同“3W咖啡”一样,“IC咖啡”也是这家咖啡馆的招牌。

  这里经常会有IC产业的大佬出没,这也意味着在这个咖啡馆聚集着创业者所需的高端人脉和资源,因此,很多创业者都喜欢到这里来寻找“方向”。事实上,从这里走出去的创业团队已经达到了三四十家,都与电子行业相关。“他们中有大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有公司高管,在IC咖啡听完讲座、与同行交流后,很多人都自己出来创业了。”IC 咖啡上海站的总经理王欣宇说。

  如今,IC咖啡馆每两周一次的Italk新经济沙龙已成了张江地区最受欢迎的创业者聚会,不少投资人会专门来沙龙上寻找有潜力的创业项目和团队。好几个创业团队也已经将IC咖啡馆作为驻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这里开会或寻找潜在的合作对象。

  IC咖啡还在创业咖啡馆的道路上继续探索着,“众筹+孵化器”是它们采用的模式。而政府也对IC咖啡给予了支持。王欣宇透露,IC咖啡已经得到了浦东新区政府的支持。今年4—5月份,IC 咖啡的创业苗圃就要开张了,当然这个3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并不能满足IC咖啡的野心,他们正在和政府洽谈一个一万平方米左右的孵化器场地。与此同时,IC咖啡也在筹划天使基金。

  除了上海,IC咖啡的孵化器版图也正在一步步扩张中。“现在我们在北京中关村也开了一家IC 咖啡,已经拿到了创新型孵化器的资质。最近还成立了合肥站,成都的IC咖啡也在计划中。此外在美国硅谷,也有IC咖啡,实际也是一个孵化器。”王欣宇说。

  而在杨浦区大学城旁,一家同样主打创业的咖啡馆IPO Club也在兴起。还有一度黯然离场的上海爱塔咖啡和“微咖”,也有望在今年复活。这些都让王欣宇觉得,在上海做创业咖啡馆,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

   [创业者言]

   罗钥:建议上海多些生活消费类创业

  苏河汇,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它也是上海又一家新的创业孵化器,坐落于上海的长宁区。在创始人罗钥看来,“在上海创业蛮好的,尤其在生活消费类,O2O起来之后,与民生相关的创业都起来了。”外界质疑上海创业氛围不浓,但罗钥从来不这么认为。他直接给记者举例说,奇怪便利,一家做高校水果配送的O2O创业公司,现在团队10多个人,2014年5月上海起家,发展到全国,如今每天的订单量达到1.3万单,预计5月达到3万单,估值已1亿元人民币;丸子地球也是上海发家的,在旅游细分领域创业,平台上聚集了5000多个海外私人导游,一天能接单8-10单,每单8-10人,一人消费50-60美元。

  罗钥说,创业过程中,可能第一个阶段需要去北京中关村,聊聊创业方向;有了方向之后,第二阶段,创业者就需要找个安静的地方,比如上海,把产品做出来;然后要找投资了,进入第三个阶段,可能再到北京呆一呆。

  罗钥说,上海区域性较强,比如写字楼、高校和高端社区,关于女性、时尚的创业,在上海都不错,所以在苏河汇里,很多项目都都是消费、O2O类的项目。

  今天的苏河汇,罗钥定位得很清楚:专注于孵化和投资TMT领域内的早期创新创业团队。因此,这里既有针对大三或大四学生的苏河班,也有审核更严的苏学堂,只要进入苏学堂,罗钥基本就会投资;还有苏河说,这是一个路演平台,有各种关于创业者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