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开幕 "费劲"作品考验观众专业素养
原标题:第十届上海双年展昨天开幕“费劲”作品,考观众专业素养
图片说明:刘鼎的作品《1999》引参观者驻足/晨报记者何雯亚
东方网11月23日消息:昔日南市发电厂巨大的外墙上,“社会工厂”四个大字老远就能看到,第十届上海双年展昨天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和往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时,抢眼作品能借助人民公园、南京路的强大人流量得以产生视觉爆发力不同,今年非但展览地点相对“荒僻”,而且也没有以往那样抢眼的作品,如此一来,就更考验参观者的专业素养了。
本届双年展的总策展人是来自德国的安塞姆·弗兰克。他为今年双年展提出了“社会工厂”的命题,他认为艺术也是“社会性的生产”。由于弗兰克是柏林世界文化宫的视觉艺术和电影部主任,同时是一位作家,因此本届双年展参展作品更注重文本、文献、影像的呈现,静态作品偏多,对观众的理解力是一场考验。
一位专业人士在现场表示,这次双年展的作品大多不够直观,但都有丰富的内涵,需要细细品味。另一位年轻观众表示,虽然很多作品看起来费劲,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很新,和国际接轨,一些平时在拍卖场上或者普通画展上看到的作品,如果放在双年展上,会显得非常“out”。
现场还是有不少与中国有关并且比较直观的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尼可拉斯·布斯曼创作了一件行为作品《新闻蓝调》,现场坐着一排普通上海人,手拿本市的报纸在哼唱,但他们哼唱的不是报纸内容,而是一种黑人蓝调音乐。集体读报本已淡出我们的生活,而哼唱蓝调音乐则给昔日生活赋予了一种新的思考。刘鼎的声音装置《1999》是现场占地面积最大、互动者最多的作品,几十个整齐排列着的电话机,拿起听筒,里面马上传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虽然不明白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但走过的观众还是乐于拿起听筒听上一会儿歌曲。艺术家胡柳的装置作品《信天游》则把古老的陕北民歌搬到前卫的双年展舞台。
台湾艺术家侯俊明带来的一组油画《亚洲人的父亲》则令人感动。他每到一地,都邀请当地人谈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然后艺术家再把父亲形象给画出来,于是,现场就有了像大象、彩虹、衣柜、忠犬、猴子和运动场的父亲,每幅画面都配一个故事,叙述了每个人和父亲之间的一段情感和故事。这次,侯俊明带来的是一组台湾人父亲的形象。明年1月开始,他要邀请一些上海人来谈父亲,创作一组上海父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