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智慧]上海交通大学在微生物群体感应研究方面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图]

09.01.2017  18:34

  [编者按]一百多年来,交大人用知识和智慧创造累累硕果,谱写了近现代史上的诸多“第一”。这是人才培养的智慧、科学研究的智慧、服务社会的智慧、为国争光的智慧。新闻网特推出“交大智慧”专栏,聚焦交大人的智慧之光,展现交大人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何亚文团队周莲副研究员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微生物领域综述期刊《微生物学进展》(Trends In Microbiology, 2015年影响因子9.5)上发表了题为“The DSF Family of Quorum Sensing Signals: Diversity, Biosynthesis, and Turnover”的综述论文。文章针对农作物病原黄单胞菌的群体感应调控机制,全面系统地总结了DSF-家族群体感应信号的化学结构多样性、调控功能的多样性、生物合成机制和群体感应退出机制。该文不仅梳理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而且提出了该领域的今后发展方向,对微生物群体感应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群体感应机制是微生物感应群体密度,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保守调控机制,与微生物的代谢、发育、适应环境和致病性密切相关。何亚文团队长期从事植物病原黄单胞菌群体感应机制研究,先后系统阐明了DSF家族群体感应信号的化学结构、信号传导途径、调控网络和调控的生物学功能。在此基础上,2015-2016年间继续在三个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7(11):4646–4658; Scientific Reports, 5:13294;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29:220-30)上系统阐明了黄单胞菌中DSF-家族群体感应信号的结构多样性和相应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合成前体。首次证明RpfB代表一类新型群体感应退出机制,参与DSF群体感应信号的降解,并阐明了RpfB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2016年1月,国际期刊《环境微生物学》(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专门邀请植物保护领域权威学者Manuel Espinosa-Urgel教授对DSF群体感应退出机制研究结果撰写评述文章:Learning when (and how) to shut up: intercellular signal turnover in Xanthomonas , 2016, 18(2): 314-315 (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462-2920.13228/epdf )。2016年4月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teven Lindow 教授专门写信给何亚文团队,对群体感应退出机制研究结果表示赞赏,并邀请合作研究。2016年9月,《微生物学进展》期刊邀请何亚文团队撰写综述。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农业部行业专项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 :(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6842X16301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