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交大迎来建校120周年 致力打造中国一流高校核心竞争力
双甲子的风雨,这里始终和国家民族的振兴发展呼吸与共;120年的光阴,这里始终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同频共振。从科学创新到人才培养,从建校之日到“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回应创新人才培养储备的迫切需求,面对国际高等教育舞台的竞争挑战,“求实学,务实业”,兴学强国的信念铭刻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办学精神中。
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大学精神与强国梦想交相辉映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精神,厚重绵长,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内,记者见到了一对70多年前毕业的百岁老夫妇,漫长岁月,不能磨灭的是母校给予的精神传承:“我们常常来校园走走,始终记得要爱国、要荣校。”
“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这所诞生于甲午战败的硝烟和反思之中的高校在建校之日就背负着民族振兴之任。
在上海交大校史馆里,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的论文、中国近代最早一批教科书、清末民初最早的一张大学文凭……这些已然超越了学校的历史,记录的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起步。
翻开近现代历史,交大人参与创造了众多“第一”:第一台中文打字机,第一台内燃发动机,第一部无线电台,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枚火箭,第一代歼击机,第一艘航空母舰,第一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上海交大医学院,同样在医学、生命科学领域创造了许多国内乃至国际第一。
从校园内长眠的英烈,到困难时期学成归国的钱学森等科学家,再到更多普普通通的师生,为国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一脉相承。
如今,四川锦屏山山体内,上海交大季向东教授带领着“熊猫计划”PandaX团队,在埋深2500米的地下实验室,夜以继日、孜孜以求探索宇宙暗物质的奥秘;在云南大理,年过花甲的孔海南教授带领着一群师生,用15年的坚守换来了洱海的一泓清水;在山东的企业实验室,张永明教授把家也搬到了那里,与团队十年磨剑,最终实现了离子膜中国制造,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这项核心技术的国家……
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表示:“致力于探索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既是交大精神文化的传承,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
以创新为驱动力,推进科研体制改革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大学的重要使命。20世纪初,上海交大选送科技创新作品参加世博会获得金奖;20世纪20年代,上海交大校园是当时最新工业技术的展览场所,师生乘坐小火车在校内穿梭;1984年,率先在全国高校进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相关经验被写进国家政府工作报告……
如今,在高校科研体制改革领域,上海交大正成为领跑者之一。在规划布局上,上海交大加快形成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形成了工科、生命医学学科、理科、人文社科等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1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进入全球百强,工程学、材料学和临床医学进入全球1‰。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临床医学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蝉联第一。
在协同创新上,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未来媒体网络、IFSA三个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认定。学校在探月工程、海洋装备、国防项目、民机制造、暗物质探测、青蒿素的人工合成、东京审判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三聚氰胺致肾毒性的机制性研究入选“《科学》世界十大科学突破”。
在学术评价机制上,上海交大率先取消论文现金奖励政策,倡导与推进科学研究从“论文导向”到“问题导向”的转变,引导逐渐回归符合学科特点的评价标准。作为创新活力指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连续5年全国第一;获资助经费数连续4年全国第一;SCI收录论文数持续保持全国高校第二;国家科技奖获奖总数持续名列前茅。
上海交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张杰表示:“创新是促进未来世界发展和人类福祉的关键。大学理应以卓越的思想创新传承文明,以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引领技术进步,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开创未来,以创新的协作方式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以制度激励为主线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事业中做出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回应学长之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
“导弹之父”钱学森、桥梁专家茅以升、水利专家张光斗、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徐光宪、王振义……建校一百多年来,上海交大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各类人才约30万,造就了一大批治国英才、科学大师、实业巨子和文化精英。
钱学森学长关于人才培养的“世纪之问”振聋发聩。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师资,也是建设一流大学必须要填补的差距。2014年10月16日,《自然》杂志发表张杰的署名文章《中国大学“三步走”改革——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透露出学校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一系列改革的决心。
近年来,学校开展以制度激励为核心的师资队伍系列改革,使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逐步“并轨发展”。通过明确岗位类型和职责,给教师职业发展的选择权。经过试点,学校自2014年起启动面向现有教师队伍的长聘教轨-教职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师资队伍向世界一流转型。学校由海外引进人才的学术标准随之大幅度提高,年轻教师也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得到支持和成长。
学校扎实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修订大学章程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学术管理权,明确规定了学术委员会是学术事项的最高议事机构,学校尊重并保障学术委员会独立行使学术权力;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
近年来,一系列试点和计划让学校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开拓者,其中包括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校企联合培养工程人才新模式、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等三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以及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致远荣誉计划、工科平台培养计划等举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八项改革。面向国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交大密西根学院等国际化办学特区的引领效应和社会声誉日益形成。
来源:新华网 2016.04.06
原文: 上海交大迎来建校120周年 致力打造中国一流高校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