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交大医学院易静: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图]

29.12.2014  01:24

上海交大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化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易静。  

  【聚焦“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上海高教系统)系列报道之十一】  

  易静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化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  

  作为一名资深教师,在科研上刻苦钻研、承担大量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同时,她始终视教学为基本任务和价值体现,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承担本科生、八年制医学生和研究生的3门课程8个班级(包括英文班和法文班)的大面积课堂教学,年均课时逾百。  

  她认为,对教师而言,科研和教学是相互促进的,强调科研和教学兼能有利于学科自身的人才培养。  

   积极响应者和热心建设者

  她以对教学和学生的满腔热爱,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不倦思考和对教学改革的长期坚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讲课效果得到学生和同行的好评。她是学院推出各种新型教学形式的积极响应者和热心建设者。  

  自学院建立大学生科学创新实验和基于研究的学习(RBL)制度以来连续担任大学生科研指导教师,并自学院建立班导师制度以来连续担任班导师。她在八年制医学生科研轮训制度的开创之初亲自设计内容规则。  

  她在学院体制改革建设 “生化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过程中,制定了教学机构的形式和人员分工的制度,帮助学院完善了引进科研人员参与教学的制度。与此同时,她站在基层教师的立场不断思考如何完善学校从人事晋升到教学管理的各种制度建设,以保障教师从事教学的热情和能力提升,曾为此精心撰写教师代表大会提案,多次参与与管理部门的沟通,为努力建设让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大学投入大量精力。并且,作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的教学与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她还对利用学术团体的资源促进全国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水平提高和师资培养进行了不断探索,创造了出色的业绩。  

 对教改和课程建设充满热情

  在易静教授负责跨越4个学科进行整合的《分子细胞与组织》课程建设中,她运用自己在医学和生物学两方面的知识储备,对教学内容、讨论课和考试题目的安排作了精心设计,进行跨学科的协调组织,凝练整合知识点。该课程被立项为2013年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  

  在她的领导下,细胞生物学课程组近十年来不断推出了一系列教改举措,包括组织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等;将作业和讨论作为平时成绩大比例地计入期末考试分数;曾成立八年制学生细胞生物学兴趣小组,在晚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在研究生《细胞生物学技术》教学中采用“选读文献讲技术”的形式,要求解读顶尖杂志文献中运用技术回答科学问题的策略并上台演讲;近年在研究生《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创立了每个章节内容由教师讲一次课,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讲下一次课的形式,学生“讲课”时间与教师相当,“讲课”人次超过听课人数。  

  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科研的兴趣,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她还引导青年教师就这些教改举措的效果开展教学研究,并曾自己撰文探讨国内生物学教学研究的问题。她对教材建设也十分重视,是普通高等教育医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医学细胞生物学》的主编,还担任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研究生教材《医学细胞生物学基础、进展和趋势》的副主编。  

  易静老师自2007年起参与基础医学院的“探究为基础”(RBL)教学改革并担任导师,她总是诱导这些低年级大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结构甚至日常生活现象出发提出有兴趣探究的题目而不是简单地把研究生课题的一部分分配给他们,然后指导学生查文献、立题、并在她实验室完成实验,最后修改论文、指导答辩,在此过程中她始终耐心细致,随时接待学生,不惜投入时间。她指导的《热刺激和过氧化氢刺激引起的细胞增殖效应及机制浅析》入选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茶多酚的氧化还原作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2012年医学院建立班导师制度以来易静老师连续担任两个班级的导师,除了参与学生的班级活动,她还为学生专门安排了到实验室和医院的参观,并请自己的在读研究生为学生谈成长体会和医院情况,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她还在公共网站建立了与班级同学的联系,真诚分享社会经验和个人心得。为此她获得2013年度医学院的十佳班导师称号。  

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

  易静教授在科研、管理等工作中同样有很大投入,而这些也与教书育人的使命紧密关联。她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和市级项目,在《The EMBO Journal》、《Cancer Research》等权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著多篇。从事科研的习惯让她始终关注领域的知识更新,她会将顶尖杂志最新论文作为素材及时整合到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中。她基于自己的学术积累所做的讲座作为本院和市内的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研究生课程已有近十年。  

  以她为榜样,她团队里的青年教师都自觉把科研和教学兼能作为发展目标,她也热心鼓励和帮助系里刚回国的青年科研人员走上讲台,并在系里竭力营造教学科研并重的氛围。她曾作为科研工作的管理者建立了基础医学院学术报告会制度“21创新论坛”,不仅对促进教师的学术交流,更对塑造研究生乃至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起到推动作用。每当看到有医学生来论坛听学术报告她总是为之欣喜并对学生给予鼓励。一些医学生在进入医院临床学科后仍时常来邮件探讨学术问题。她自己的研究生曾在高手云集的中国细胞生物学青年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当年唯一的一等奖;不少毕业的研究生活跃在国内外学术研究领域。这些都成为易静老师心中职业成就感的来源。  

  作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的教学与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易静教授还为在全国性学术大会上创建教学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她倡议创建了在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全国性学术大会设立教学分会场的制度,每次就选定的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进行资深教授示范讲课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别设立该章节知识点相关的科研历史和人物介绍,试图让高校教学主力军青年教师既有前辈可学习又有同辈可借鉴,同时拓展对教学内容的学术背景理解。目前该教学交流项目已成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的品牌活动,在全国同行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4.12.26  

原文: 上海交大医学院易静: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