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退休工人三度当选慈善之星 爱心缘起逝女儿时获助
秦志刚帮助云南病儿来上海就医,资料照片。
上海市慈善之星评选至今已有七届,有一名普通退休工人曾经三度获此殊荣,他就是秦志刚,一位将慈善视为终身事业的普通市民。殊荣背后,缘起多年前的一场爱心救助。
1996年,秦志刚的女儿丽娜被查出患有白血病,让他的家庭顿时陷入困境。在危难之际,社会各界众多好心人向他伸出援手,支持他走过了人生最黑暗的时光。虽然最终丽娜还是不幸去世,但秦志刚为了报恩,从此走上了慈善之路。
20年过去了,秦志刚的慈善之路越走越宽。他为白血病患者护送造血干细胞,在病房为病儿圆梦,为云南山区的孩子们筹集学费……秦志刚说,他所做的一切,只在实现20年前最初的心愿:感谢社会给予我女儿的爱,就让我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走上慈善路
1996年,秦志刚16岁的女儿秦丽娜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必须移植造血干细胞,巨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原本条件还算不错的家庭顿时陷入困境。后来,丽娜与一位工程师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对方也愿意进行捐赠,但手术费用高达30万元,在当时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媒体的报道下,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向他伸出援手,秦志刚单位与女儿就读的十五中学也开展募捐。最终在红十字会的帮助下,手术费终于凑齐。眼看就要进行移植手术,丽娜的病情却突然恶化。1998年,丽娜不幸去世,秦志刚像是被掏空了一样,成天不出门,望着女儿的遗照发呆,整整一年都沉浸在丧女之痛中。
1999年,秦志刚的儿子诞生了。小生命的到来使他心情逐渐好转,回忆起女儿患病期间社会各界对他的帮助,他觉得要做一些事情来报答社会的恩情。同年,秦志刚夫妇报名成为上海造血干细胞骨髓库的首批志愿者,堪称“生命的信使”,必须把造血干细胞在规定时间送到病人处。
10年间,他克服自身困难,圆满完成了所有护送任务。有时妻儿生病了,正好遇到护送任务,只能叫亲戚来帮忙照顾。好在妻子对这份责任非常理解,因为他们的女儿也曾经期盼着造血干细胞,没有什么比救命更重要了。
转型公益人
在志愿服务中,秦志刚经常会去儿科医院,那里有不少孩子身患重症、绝症。有时刚刚和一个孩子说过话,第二天就再也找不到他了。秦志刚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下子又想到了自己的女儿丽娜,他深知孩子们治疗中的痛苦。“我女儿那时化疗很痛苦,我就给她买了游戏机和小电视,她就乖乖地配合治疗。”秦志刚说,孩子们都有一些小心愿,如果能帮他们实现,对他们的治疗也有帮助,而且这很可能是他们最后的心愿。
于是,秦志刚发起了一个“小小心愿”行动。恰好2006年他被评为市慈善之星,结识了一批外交官夫人,他发动这些外国友人一起为孩子们圆梦。有一次,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希望去迪士尼乐园,有好心人捐了去香港的机票,但孩子带着药物却上不了飞机。秦志刚立即和航空公司联系,经过协调,孩子成功登机前往香港,圆了去迪士尼的梦。但回来后不久,这个孩子就去世了。
四年前的一天,儿科医院肾内科沈护士长找到了秦志刚,病房内的一位叫小杰的孩子,别人都有家长照顾,他总是一个人,没东西吃没人照顾。秦志刚了解到,15岁的小杰父亲下岗,家庭生活贫寒,母亲几年前患乳房癌,去年小杰被查出患肾病综合征,现在病情恶化,再不做肾移植恐怕就没救了。
思索再三,秦志刚四处奔走联系了一些媒体为他呼吁求助。很快,长征医院传来了好消息:为小杰找到了肾源,并答应为他免去部分手术费。一年后小杰顺利地进行了肾移植,现在已经考入了大学。
拓展到山区
因为热心、诚信、透明,秦志刚的慈善项目甚至扩展到了云南、贵州的偏远山区。
2014年,一位40年前曾在普洱插队的老知青找到他,谈起边远山区教育的困境,于是秦志刚和几位志愿者便前往普洱山区开展助学行动。从2013年年底至今,秦志刚和爱心人士们为云南普洱市澜沧、孟连、西盟、景东、墨江等县27所山区乡村小学新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扩建了浴室,购置了双层铁床、复印机、教学用品和体育用品,总计达200多万元。在云南山区,每年都有许多村民误食毒菌菇致死,许多孩子成为了孤儿。秦志刚就与公益组织合作,资助85名孤儿的生活。曾经做审计工作的秦志刚对公益项目透明度的要求非常高,不允许出现一笔糊涂账。在对云、贵地区的扶贫助学工作中,他曾逐一到这些孤儿家中核实情况,以确保所有善款都能落实到孩子身上。
行善二十载
将近20年的慈善之路,秦志刚一步步走到今天,深感不易。秦志刚说,通常,他都会带着捐款人直接和受助人见面,善款不经过他手,为的就是透明与避嫌。如果必须经他手完成捐赠,他都会将发票、收据、感谢信、联系方式一起交给捐款人,秦志刚说,这是对捐款人的尊重与负责。
不过,直到现在,秦志刚仍在孤军奋战,他没有能力“招兵买马”。“慈善是有成本的,可目前公众则并不太接受这个观点,觉得每分钱善款都要用在善事上。”秦志刚告诉记者,他现在都是在“倒贴”做慈善,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退休工人的经济能力制约了他在公益事业上的发展。如何找到一条既能“自我造血”,又公开透明高效的公益慈善道路,秦志刚仍在探索。
从受助者成为了志愿者,又从志愿者变成了公益人。20年来秦志刚的身份不断发生变幻,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与慈善结缘的初心:为了报恩,为了传递爱。
来源:新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