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蔬菜背后的心血与汗水
2016年7月21日下午,上海市农委蔬菜办主任史明、区农委副主任汤福明、区农委种植业办负责人金燕、上海弘阳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陈文、上海世鑫蔬菜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田金弟、东方城乡报、解放日报等媒体及合作社人员约20人于上海世鑫蔬菜种植合作社对绿叶菜“夏淡”蔬菜生产召开会议。
上海市农委蔬菜办主任史明对于目前农业种植情况作出说明,他指出:
一、我们郊区的广大菜农相对于以往,关注市场上蔬菜的供应量、价格、质量安全,尤其是高温季节保障市场的供应,保证大市场大流通,是非常辛苦的。
二、上海市每天供应约1.6万吨蔬菜,其中上海本地产约8000吨,绿叶菜约4000吨,如此高温天气,本不适合大部分绿叶菜生长,然而为了保障上海地产绿叶菜供应量,加之上海市场供应的绿叶菜地产比例高达90%,即使天气再热、劳动效率再低,上海的菜农们还是咬牙坚持,希望市民们可以理解“苦夏”务农的艰苦。
三、针对天气变化,每年五六月份菜农们会倾向性的种植耐高温种子,二三月份种植耐寒种子,这种做法已持续几十年,经过杂交改良等手段,培育出不少即使在38℃到40℃这样高温天还能生长的耐高温绿叶菜。近几年,耐高温绿叶菜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从以前以青菜为主,发展到现在的油麦菜、杭白菜、米苋等。
四、为提升绿叶菜的种植效率、控制绿叶菜的品质,同时为了解决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的问题,上海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新建设施菜田,实行规模化生产,截至“十二五”末,已完成8万亩设施菜田的建设任务。
五、近几年,政府针对高温天气下的农业生产采取了以下措施:①拉上遮阳网,白天盖上晚上揭下来,晚上浇水降温;②实行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的肥效快,使肥料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③设置菜田配套的喷滴灌装置,节省约三成人工,可以更严格地按照标准、更均匀地为绿叶菜施水、施肥,还能节约水和肥。
随着上海进入三伏天,绿叶菜的“夏淡”也进入攻坚期,全市18万名菜农为保障上海的绿叶菜供应,开始了一年中最辛苦的劳作。菜农们多为50岁以上的老人,近几天由于持续高温,他们每天早上4点开始工作,一直到中午11点左右,在躲避烈日6个小时后,下午4时,她们又走进气温不低于40℃的青菜大棚,弯腰、割菜、堆放、提筐……在机械性地重复这套动作两个小时、每人割完近20筐约一百多公斤青菜后,一天的劳作才告一段落。
7月22日08时34分上海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今日最高温度将达38-39℃,而菜农们为了保证绿叶菜的正常供应,仍将在高温下持续工作,其中的心血与汗水是我们体会不到的,政府也在完善高温补贴政策,今年“夏淡”期间,列入本市21万亩“夏淡”期间(6月1日至8月31日)种植绿叶菜任务的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还可获得每亩80元的“夏淡”期间绿叶菜种植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