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酸奶为何还要“院士把脉”

26.11.2014  12:36

本报讯(记者 黄勇娣)日前,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光明乳业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把中国科学院赵国屏院士、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陈卫教授等一批业内“大佬”请进了工作站,进一步研究莫斯利安长寿村菌株等益生菌菌株的功能和特性。一个小小的酸奶产品,用得着请院士来指点吗?一打听才知道,莫斯利安今年年底有望实现“单品销售60亿元”的规模。龙头产品要进一步发展,自然需要“高人指点”。据了解,光明乳业所有产品都源自企业的技术中心,今年来,莫斯利安、乳酸菌饮品、如实、致优等拥有自主发明专利授权的产品,销售额占到了公司年收入的65%以上。

光明乳业请“院士把脉”的做法,仅仅是光明食品集团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光明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永杰表示,光明食品集团的核心主业都与食品有关,包括奶、糖、肉、米、菜、现代农业等,集团旗下各公司的科技创新首先以产业为导向,扎实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以“应用”和“问题”为导向,不断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突破一个个瓶颈,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健康”食品。

以产业壮大为目标,才能让科技创新发挥持续动力。光明旗下的牛奶集团,过去是养几万头奶牛,饲料都自行配套,实行内部循环,发展碰到“天花板”,7年前的饲料产值仅5000万元。近年来,牛奶集团加快饲料研发,开发奶牛精饲料、粗饲料、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饲料、发酵FTMR饲料等,从内循环走向外循环,将饲料的自给自足变成产业共享;同时,在国内优质饲料的纬度地区、美国以及澳洲建了17个牧草资源基地,并重点在东北、华北、华东、南方、西南拓展网络布局,探索饲料集约配送模式……就这样,原本内部循环的一个个环节,延伸成了一条强大的产业链,旗下“鼎牛饲料”快速成长为“全国最大有机集成饲料产业供应与服务商”。而刚成立两三年的光明米业,今年的粮食销量预计可达到170万吨,未来三到五年内更将努力达到600万吨左右,要占到上海粮食供应的80%市场份额。公司负责人坦言,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还是在于科技创新的支撑;现在,光明米业已培育出了光明粳1号、光明粳2号等7个适合长三角地区栽培的稻麦新品种,接下来还将继续在新品种生产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展开攻关,为打造“国家大粮商”提供足够的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的成果,不是搭建空中楼阁,只有应用了,才能有实效。集团各子公司均成立了职工科技创新基金会,工会牵头每年开展劳动竞赛,点燃广大职工心中的创新火花。去年,益民集团共有1920名员工参与了合理化建议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166条,采纳实施47条,创造经济效益数百万元。

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有一个关于大白兔奶糖的创新案例。当时,公司有四个年轻人正在做电商,其中一位青年买了个小孩子用的铅笔盒之后,突发奇想试着做了个巨型的大白兔包装,里面装入大白兔奶糖,再放到网上销售。没想到,这么个巨型大白兔,突破了人们对外观的定向思维,一下子在市场上热销起来。据悉,这个突发奇想的单品,仅靠在包装上的创新,目前已累计获得了5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以问题为导向,才让科技创新成为突破了瓶颈的利剑。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一只鼎公司,年糕销量一直在上海市场位居第一。可常温保鲜真空包装的年糕,在黄梅季节特别容易发霉,如今,原来在年糕中可以使用的防腐剂已被禁止使用。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一只鼎年糕将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于是,公司科技人员找准问题,进行技术开发,用PH值的酸度进行调节,结果基本解决了延长保质期的问题。

国企必须承担起上海进军‘全球创新中心’主力军的重任。”吕永杰表示,接下来,光明食品集团将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更多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体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工程和创新项目,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建立一套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核和动力的考核、激励、评价制度和机制,在上海国资国企新一轮的改革改制中起到创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