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一夫妻培养出首个柔道世界冠军

11.07.2017  21:45

  都说重竞技的后备人才难寻,但这对夫妻,却从来不愁缺人——慕名而来的孩子,源源不断。一个原本“冷门”的项目,还培养出了本土的全国冠军。

  电影《摔跤吧,爸爸!》上映的时候,赵斌和他的徒儿们去看了两次。他说:“印度爸爸的身上,看得到自己的影子。

  赵斌,上海市杨浦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摔跤项目的基层教练。他的爱人朱爱芳,是学校柔道组的教练。1989年,上海体院毕业的赵斌来到学校,5年之后,从上海柔道队退役的朱爱芳也追随他而来。这一对重竞技的“夫妻档”,分享一个训练场,一起去学校选材,共同激励、互相帮助,在一线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都说重竞技的后备人才难寻,但这对夫妻,却从来不愁缺人——慕名而来的孩子,源源不断。一个原本“冷门”的项目,还培养出了本土的全国冠军、世界冠军。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和很多圈内的夫妻一样,赵斌和朱爱芳,也因为体育而结缘。当年,赵斌带队去市少体校训练,同时帮忙在上海市柔道女队当陪练。在那里,他认识了上海队队长朱爱芳。两颗年轻的心,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退役后,朱爱芳选择了和赵斌一起,在基层当教练。赵斌带摔跤队,朱爱芳带柔道队。虽然是两支队伍,但因为都是重竞技项目,又是在一起训练,从那时开始,两夫妻过了23年“形影不离”的生活。

  也就是这么朝夕相处,让两个人琢磨出了许多“夫妻老婆店”的生意经。跆拳道和柔道同属重竞技项目,在选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抢人才的情况。但是这两夫妻,这么多年跑遍了全上海近60所中小学,从来都是一起前往。“我们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摔跤的队员少,就多招几个摔跤的,等柔道需要后备了,就着重招柔道的。

  摔跤和柔道训练,离不开陪练。哪里找?赵斌和朱爱芳的训练场上,一向都是资源共享。杨浦体育场二楼的训练房里,两张大垫子,各属两个项目,一到训练的时候,就互相“串门”——两个人组队以来,就从来没为找陪练犯过愁。

  更重要的是,两个项目的互通,给了孩子们更多的机会。2013年全运会女子柔道70公斤级金牌获得者姚玉婷,是上海第一个本土培养的柔道冠军,就是朱爱芳的爱徒。当年,姚玉婷练的是摔跤,但是最后两人发现了她在柔道上更有天赋,“转行”变得异常顺利,最后才成就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冠军。

  学校里的“编外班主任

  离业余体育学校一条马路之隔,就是孩子们上学的地方——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重竞技的孩子们,都在这里上课,每天下午三点半之后,训练时间才正式开始。

  照理说,赵斌要到下午才开始忙,但是上午的时候,他也没闲着。有事没事,他就往学校跑。上海体院附中上至校长,下至门卫,都认识这个“赵老师”。曾经有段时间,赵斌真的成为了上体附中的副班主任。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他就坐在最后一排——赵教练往教室里一坐,几十个孩子,个个坐得笔笔直,认真得不得了。

  到了晚上训练完,夫妻俩给孩子们特意找来的补课老师来了,两个小时,拾遗补缺。赵斌夫妻俩一直秉承这样的理念:“来这里训练的孩子,并不是个个都会走专业的道路,他们中的很多最后还是要读大学,找工作。所以训练再忙,孩子的文化课也不能耽误。

  在项目推广发展方面,夫妻俩也没少动脑筋。前不久,杨浦区举办了首届“脚斗士比赛”,就是两个人策划的比赛。这样的比赛,看起来是游戏,夫妻俩的两双眼睛,却紧紧盯着场上的运动员——反应是否灵敏、协调性好不好、爆发力强不强,这里的小运动员,个个都是潜力股。这场比赛,发动了全区十几所小学参与,带动的,是几百几千的小学生。除此之外,在东辽阳中学和市光学校,柔道和摔跤两个项目已经安营扎寨,成为了学校的校本课程,由夫妻俩送教上门。

  杨浦区体育局训练科科长吕华明介绍说:“和三大球相比,摔跤柔道一向都是青少年体育的‘小项’。但是目前赵斌夫妇两支队伍有97名注册运动员,还有其他区的孩子为了夫妻俩慕名而来。

   学生当上了特警和老师

  徐政的家住在浦东机场,小学五年级那年,他找到了赵斌,进入了摔跤队训练。为了跟随赵教练,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坐两个多小时来到上体附中上课,然后训练,再回家。问他这么辛苦值得吗,他说:“跟着赵教练,出路好。

  这是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往这里送的原因之一。在七年一贯制的上体附中读书,解决了孩子们初高中文化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赵斌和朱爱芳为了这些孩子们,四处奔走,为他们打通了上升的出路。

  去年6月,朱爱芳接到了徒弟眭文洁的电话。眭文洁给她发来喜讯:“朱教练,我在全国公安特警实战技能大比武中,代表上海队拿到了总冠军!

  20多年来,赵斌和朱爱芳送走了一届届的孩子。最让夫妇俩自豪的,是在2013年全运会上夺冠的上海第一位本土柔道世界冠军姚玉婷。他们培养的其他的孩子,也多数进了上海市体育学院深造,去年,上海体育学院摔跤专业招的3个学生中就有2个学生来自于赵斌和朱爱芳麾下,综合式摔跤招4个孩子,杨浦的有2个。还有不少孩子,因为有一技傍身,或考上了特警,或成为了老师,也有的继承他们的事业,成了基层的教练。

  赵斌和朱爱芳说,她最开心的一刻,就是接到喜讯的一刻。“最后能成为全国冠军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我们希望的是,能让柔道和摔跤成为孩子的一项特长,帮助他们的人生之路变得与众不同。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