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文物修复员赵嫣一的故事

10.04.2018  12:33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展厅第二部分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无疑是必看展品。对于参观者来说,隔着厚厚的玻璃罩,仔细观摩那晕黄纸本背后的澎湃激情,跨越时空与历史文物相会,那个革命热潮风起云涌的时代仿佛近在眼前。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经过岁月的沧桑洗礼,文物原件的纸张早已泛黄发脆,已然不适合再安放于展柜中接受灯光的持续照射,展馆中陈列的这件《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是一本精确仿制件。从纸张到字体,从水渍到磨损,仿制件几乎达到与原件“神形兼备”的程度。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负责这一重大仿制任务的,是一位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保管部的赵嫣一。

   耐住寂寞爱上文物修复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文物修复工作室不足十平米,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一张红色工作桌几乎占据了房间一半的面积,无影灯下,大大小小的毛笔、毛刷、工具整齐排列,圆形调色盘中是深浅不一的墨色,一台小型色彩分析仪随时“待命”;右手边是带有通风装置的操作台,最正中的位置摆放着几页根据文物原件打印出来的精细放大图像和色彩分析数据;边上则是整齐叠放的经过手工染色、深浅不一的成品宣纸……

  赵嫣一静静地坐在操作台前,对着灯光,用粉擦仔细地为手上的《新青年》杂志创刊号《青年杂志》仿制件“润色加工”,并不时对照图纸,确定擦痕深浅。

  赵嫣一原本学的是经济,由于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研究生阶段跨专业考入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物保护方向,毕业后应聘进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小赵坦言,在学校主要学的是古代纸张和书画修复,但革命文物的修复技术和工艺有很多不同之处,需要自己去揣摩研究。

  “每次仿制前要仔细研究原件纸张纤维、油墨、印记等因素。对于《共产党宣言》这样的一级文物,提取检材的次数都有一定要求,有时需要通过原件上散落的零碎纤维进行检测,确定纸张类型,寻找合适的仿制材料。”文物仿制,除了仔细,还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赵嫣一边介绍边拿起一张宣纸,在500目的细撑上铺平,用毛刷蘸上用来染色的茶水,在纸上刷上一层、两层、三层……每一遍染料刷过,宣纸干透后的颜色就会加深一层。“仿制工作工序繁多,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传神仿制耗费数月心血

  小小一件文物,想要传神仿制,工作人员往往需要耗费数月心血。很多革命文物诞生于战争年代,当时的印刷工艺有一部分因为技术进步已被淘汰,怎么恢复失传的技艺,是仿制工作最大的困难。

  赵嫣一言语不多,但一说起文物仿制就打开了话匣子,“有些纸质文物由于保存条件的关系,在辗转沿革中留下各种印痕,这些印痕既不规则也无规律可循,需要我们小心尝试,使用各种器具进行仿制。

  仿制工作有时会借用外科手术器具,而遇到更特殊的情况就只能一点点摸索。赵嫣一指着手边正在仿制的《青年杂志》介绍道:“像这种订书钉的锈蚀,我们是用酸洗的方法对新的订书钉进行处理,等到长出斑斑锈迹后再按需取用在仿制件上,一点一点模拟‘长’出锈蚀的印迹。

  “2016年,我们共仿制文物32件;2017年仿制55件。这些工作都是由赵嫣一独立完成的。”中共一大会址保管部主任陈晓明说,“这些文物除了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等上海本地展馆服务外,不少还是特意为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外省市兄弟单位提供的文物仿制服务,仿制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书籍,报纸、信件和手稿都有涉猎。

  枯燥单调的文物仿制工作,在赵嫣一看来却是受益良多,“仿制文物既保护了珍贵的文物原件,也能更好发挥革命文物的宣传教育作用。潜心研究每件文物的细节,更让我对革命先烈满怀敬意。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文物中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开栏的话: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90多年前,在风雨如磐、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青年勇立时代潮头,用“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的时代最强音,掀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时代在变,青春奋斗的主旋律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壮阔的征程在我们脚下展开。当代中国青年正接续前行,努力把自己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从今天起,本版推出“奋斗的青春”专栏,走近各行各业的年轻人,用镜头记录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勤勉进取、恪尽职守的点滴,展现他们为梦想、为幸福而奋斗的风采。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