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崇明大闸蟹的“远行”
2016年3月,一批新鲜的蟹苗被投进延安市黄龙县的蟹塘,黄龙县开始了养蟹的第三年。
在即将过去的漫长冬季,已经有很多螃蟹跨越4小时车程的山路,从黄龙县抵达西安市民的餐桌。
坐落在延安市东南角的黄龙县,像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接缝处的衣褶,很难成为旅游者的目的地。黄龙县想要发展旅游产业,它有2700多平方公里的山水和村落等着人们前往欣赏。能把游人带进山城的有两样东西:一条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公路,一只来自上海崇明岛的大闸蟹。
30亩蟹塘一租10年
去年10月大闸蟹出塘,冯万能提了400只肥的送到西安一家西餐厅,为了说服对方代销,400只蟹有100只是白送的。一周过后,餐厅说螃蟹基本卖完了,可以再来一批。
1990年出生的冯万能刚刚大学毕业就有了30亩蟹塘。本来,他是被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成永旭“空投"到黄龙县的养蟹技术员。2014年3月,他带着上海崇明岛大闸蟹养殖基地的蟹苗,来给16亩蟹塘的养殖户当技术指导。他在黄龙县住了一年多,顺便谈了个恋爱结了个婚。
去年黄龙县和上海海洋大学签约合作,准备扩大养殖面积。但大闸蟹这种东部沿海地区的淡水生物,对黄土高原的农民来说实在太陌生,不是谁都有说做就做的胆量。县上为了鼓励士气,想让上海来的技术员也承包一点蟹塘。冯万能30亩地一租10年,农民散户们纷纷跟进,两亩三亩的凑了281亩。
去年10月底,黄龙县已经办起了首届“蟹王大奖赛",成永旭受邀来当评委,又给农民们讲解了不少养蟹的门道,“沿海地区养出来的大闸蟹红毛金爪,而黄龙的蟹,毛和爪都偏青色,因为水质太干净了。黄龙蟹外观没得说,只是肥满度还不够,大家要按照我们建议的份量和时间投饵,别舍不得。咱们明年继续攻关。"
“肤施龙蟹”和生态旅游
飞机3小时加汽车4小时,一只大闸蟹从上海“走"到黄龙,并非异想天开。
黄龙县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全省五大林区之一,是一个靠传统农业安身立命的小城。2700多平方公里的县域,只住了5万多人。由于交通不便、工业薄弱,外来人口和商业开发极少。当地的水土几乎“零污染",乡间民风也有些许古意。黄龙县县长任高飞说:“黄龙县不能走工业经济发展之路,但可以发展生态产业。"
2012年11月,政治学博士龚少情受上海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延安市旅游局挂职任副局长。他走访了延安市的角角落落,决定把上海海洋大学的大闸蟹养殖项目推介到黄龙。
成永旭实地考察一番,对黄龙县的物候条件大为赞赏:“空气干净,水质极好,年平均气温10多摄氏度,最热月份平均也只有20摄氏度出头,很适合养殖大闸蟹。"
“大闸蟹是黄龙生态的一个标志,我们希望大闸蟹能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来这里旅游。"任高飞介绍,考虑各方条件后,黄龙县总共规划了约500亩养殖面积,规模不算大,但足以打造一个“生态品牌"。
一产带动三产的做法有先例在前。2011年,上海海洋大学与台湾省苗栗县开展合作,到业内认为无法养蟹的“北纬28度以南区域"尝试养蟹。现在苗栗县已有蟹塘45公顷,年产值达1亿元新台币,因大闸蟹带动的休闲旅游产业年收入为3亿元新台币。
黄龙用延安的古称“肤施"作为本地的大闸蟹品牌。冯万能和县城一家水产门店合作,试着向本地居民售卖“肤施龙蟹"。养殖大户郭升汉的40亩蟹塘开在黄龙县两个景点龙湖和无量山的必经之路上,蟹塘边上的农家乐,每天已经有三五桌客人的接待量。
大闸蟹和西部博士
如果大闸蟹也有盖旅游纪念章的癖好,那么它的小本子上已经有两大高原了:云贵高原之上的贵州、黄土高原之上的延安。
2011年,成永旭团队成功指导贵州省平塘县的农民养殖大闸蟹,第一年小试牛刀的17.5亩蟹塘收成良好,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并扩展到铜仁等地。如今,贵州省河蟹养殖面积已经发展到了6000亩。
促成贵州项目的也是上海市委组织部选派的博士,当时挂职任贵州省黔南州州长助理的张芳。两位博士都是上海“博士服务团"成员。
1999年国家启动“博士服务团"项目,每年选拔青年博士派往欠发达地区挂职。上海从2003年开始先后向西藏、新疆、云南、贵州、江西、陕西、甘肃等省区派出博士12批共75人。本月底下月初,第13批的14位上海博士又将开赴各自的挂职地。博士们对中西部的智力服务,成为上海支援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谋求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
工作人员在蟹王大赛上测量螃蟹。本报记者钱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