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年蹲守田头一线的农科专家
记者 陈宗健
如今,松江家庭农场已成为当地许多农民期许改变自己命运的一块希望田。这其中除了有吸引人的鼓励政策外,还有另一股不容低估的推力,那就是播撒在这块良田上的那些高产优质良种及用于铺设这条生财道的技术后援支撑。而这股助推力,则来自常年奋战于田头一线的那些农科人员的辛勤付出。这其中,不能不提及一个关键性人物——陆铭昌。
选育粮食作物种子,田头即是办公室;农民培训、科技入户、指导家庭农场发展,同样都需要亲临一线。对于陆铭昌而言,田头就像是天幕下的一块超大办公室铭牌,工作就像是生命中一台永不会停歇的计时闹钟。为了不断实现农业创新,一年365天,陆铭昌几乎没过过一个踏踏实实的休息日,也几乎见不到有一个像样舒适的办公环境。因为,一个又一个新思考始终会推着他不断往田头跑。
作为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农艺师、种子科科长,陆铭昌拥有一个常年蹲守田头一线的农科专家的标准“职业妆”:面庞凝重带辛劳,双手略显粗糙,肤色“四季黑”。在他人的眼里,这便是老前辈的一个“标配”塑像。而在他本人的眼里,这更像是一个普普通通职业农民所特有的“素装”。
在松江区新浜镇许家草村家庭农场主朱文军家门头上,一块醒目小标牌正紧挨着门牌号,上有该家庭农场种植示范户的种植品种与联系电话,以及科技入户指导员的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而这个指导员便是陆铭昌。这些标牌,时下在松江家庭农场均有附贴,并全由松江区农技推广中心所设置。朱文军说,有了这块标牌,就如同给自己吃了一颗定心丸。遇到种植上的困惑问题,只要一个电话,专家立马就能释疑解惑,指点迷津。老陆便是他身边的这个专家,并尤使他感到底气十足。
时下正值稻穗孕穗期,正是给水稻施穗肥的时候。“但施穗肥要看拔节情况,要根据水稻的生育进程来确定施穗肥的具体时间,就是要把准施促花肥与保花肥的最佳时间。因为,及时施好促花与保花肥,能使幼穗得到充足养分,形成穗大粒多,增加产量。反之,则穗小粒少,影响产量。还有,要注意稻田的湿度,太湿,容易得纹棵病,太干,则根系容易断。纹棵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都容易发生,要特别当心。再就是水稻密度太高、苗数太多也容易得纹棵病,因为光照与通风会受影响,使湿度增加。因而,近期稻田里的水要注意及时排掉。”针对眼下农事上的一些注意事项,老陆为他的帮扶对象进行着面对面的入户指教。“但稻穗到了发育后期会对水非常敏感,所以那时又要注意不能缺水。因为水稻生长分蘖初期,缺水会不利于分蘖,而分蘖期的分蘖数,则是构成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时,须有两三厘米的水,且田要平。因为,分蘖的穗粒最终往往要比主茎上的穗粒要大,所以把握好分蘖尤为重要。”陆铭昌的这些通俗易懂的经验之谈,让家庭农场主们获益良多。在老陆的悉心指导下,如今一些农户种田都开始变得用心起来。
多年来,陆铭昌一直坚守田头一线,热衷于粮食种植技术的科学传播,为提高松江区农民的生产水平、培育生产能手作出了较大贡献。据2009年-2013年5年时间统计,陆铭昌共为124个班级共计7000余人次的家庭农场主进行了技术培训。通过运用早晚熟品种搭配种植,为家庭农场主们解决了农事高度堆积即劳力季节性紧张、机械与晒场普遍紧缺等矛盾,从而为松江家庭农场夏、秋二季全面丰产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与此同时,陆铭昌几乎放弃所有休息天和公休假期,带着他的团队辗转全国各地,为引进高产、高效、优质水稻及小麦新品种马不停蹄。并长期深入田间选育水稻、小麦新品,采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不仅成功打造了“松早香1号”这一“松江大米”品牌,还引进并筛选出了“秀水123”、“秀水114”、“秀水134”这三个高产品种。经多年多点实割测产,这三个品种在“秀水09”平均亩产531.9公斤的基础上,分别增产9.76%、12.58%、13.88%。截至2013年,上述三个高产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分别为26.40万亩、35.85万亩、36.70万亩,合计增产6473.20万公斤。其中,“秀水114”与“秀水134”作为松江区水稻主栽品种其栽植覆盖率已达95%以上。几年来,由于亩产持续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增收。
创新良繁体系,提高生产用种品质,这是陆铭昌多年来深入一线创业的又一大手笔。在实行统一供种的背景下,为更好地服务家庭农场,保障松江区的水稻生产安全,陆铭昌在工作中逐步探索、完善,创新了适应松江区生产需要、具有松江特点的良繁体系。不仅使水稻、二麦种子主要质量指标(如发芽率、纯度、净度、含水量等)年年全面达标,还使种子供应量有保障,满足了全区17万余亩水稻及6万余亩二麦用种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松江区的水稻生产安全水平。由于工作上的特出表现,陆铭昌先后获得“松江区拔尖人才”、“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粮食作物科技入户工作优秀技术指导员”、“沪郊农民培训优秀工作者”等殊荣,成为活跃在松江农科战线上的一个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