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老年人口已占总数近三成 2018年或突破500万

31.03.2015  17:03

  3月31日消息:2014年,本市60岁及以上人口同比增加26.3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从27.1%增至28.8%。此外,上海人口预期寿命已连续5年保持在82岁以上,其中100岁及以上老人1631人,比上年增加224人,增长15.9%,这是市民政局昨天发布的信息。

   人口老龄化深度发展

  截至去年底,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38.6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13.98万人,占总人口的28.8%;比上年增加了26.36万人,增长6.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70.06万人,占总人口的18.8%;比上年增加了13.43万人,增长5.2%。

  “此次上海低龄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出生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那时正是我国的生育高峰期。”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人员解释。

  此外,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7.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3%,比上年增加5.10万人,增长3.0%;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75.32万人,占总人口的5.2%,比上年增加3.77万人,增长5.3%。

   百岁老人增长15.9%

  数据显示,2014年本市人口预期寿命为82.29岁,其中男性80.04岁,女性84.59岁。上海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82岁以上。另外,100岁及以上老人1631人,其中男性395人,女性1236人;比上年增加224人,增长15.9%;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数从9.8人增加到11.3人,增加了1.5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上海百岁老人增加快速、长寿城市特征凸显。据预测,上海人口老龄化在“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深化。到2018年,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突破500万,2020年总数将达到540万人。“十三五”期间,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平稳增长,平均每年约增长0.82万人,但从中长期变动来看,人口高龄化将不断加深。上海建设老年友好城市

  最新通过的上海市地方标准《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同时发布,主要包括八方面:户外环境和设施、公共交通和出行、住房建设和安全、社会保障和援助、社会服务和健康、文化教育和体育、社会参与以及社会尊重。

  据介绍,这是老龄化大都市的一种发展方向,一个对老年人友好的城市,实质是一个适宜于所有年龄、所有代际和谐生活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