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名师解读2017高考作文: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想象空间

09.06.2017  10:45

6月7日上午,上海高考语文考试结束之后,作文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为此,本网专门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张中良,请他对今年的高考作文进行解析。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如下:“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谈谈对其的思考。” 

今年题目出得非常好,选题角度也比较灵活,给予了考生很大的发挥空间,既可以结合个人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实际,也可以发掘生活的哲学意蕴。若想写出彩,则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张中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的题目,考生既可从宏观着手,也可从微观着手,可以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可以考出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发挥和高校人才选拔。 

从具体写作上,考生可以从个人角度来写,例如从“设计自己的人生”这一角度入手:万物瞬息万变,不可预测,生活中没有发生不了的事情,只有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以此启示做生活和工作的设计者,对未来发展做出规划。也可从社会角度来写,例如电商发达,实体书店的未来;汽车众多,未来自行车是否需要等方面来畅谈。 

今年的作文题目足以看出上海命题专家的哲学底蕴、时代眼光和文学功力。”张中良表示,这类题目也不是日常押题所能押中的,除了扎实基础,日常学习过程中也要养成对生活、社会和世界发展等的思考习惯。那么无需准备,这类作文题目就能发挥好。 

来源:新华网 2017.06.07 

原文: 上海名师解读2017高考作文: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