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拆违"阵痛期"已过 青山绿水变现"金山银山"
从2015年10月闵行华漕镇许浦村打响拆违发令枪算起,到今年6月底,整个华漕镇已陆续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淘汰关闭低端企业406家,整顿规范128家,2015-2016年完成土地减量化1109.52亩。短时间内关闭大量企业、拆除大量违建,意味着租金、税收等镇村经济来源被砍掉一部分,地方经济发展要遭遇阵痛是显而易见的。
令人欣喜的是,华漕镇的“阵痛期”并不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华漕镇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3.16亿元,同比增长53.25%,数值已超过了拆违前同期收入总量。
位于闵行区北部的华漕镇,曾经违建现象比较突出。那里曾有全市最大的“城中村”许浦村。在2015年的“五违四必”整治中,许浦村51天拆掉57.7万平方米违建,是整个华漕镇最先啃“硬骨头”的地方。因拆违,当年“损失”近730万收入的许浦村,之后也迅速补齐了缺口。
拆违工作势如破竹的华漕,为何经济发展也能“逆流而上”?
在华漕镇副镇长陈震强看来,“‘五违四必’整治带来最显著的变化是环境的改善。”一面是“三高一低”企业不断淘汰、违建拆除腾出空间,一面是环境生态修复、美丽乡村建设,华漕镇在近一两年间社会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如趁势而为,有望让优质环境‘变现’。”
拆违后,华漕建立健全了公开透明的三资监管平台,对下辖的16个村99万平方米村级资产及1.2万亩土地实行了统管、统筹,进一步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同时针对14.47万平方米的村级存量有证房屋进行二次开发。尽管房屋总量减少,但质量大幅提升。“物以稀为贵”,优质物业带动了招商品质。
在此基础上,华漕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工作。政府部门在主动服务镇域内优质企业,帮助提升产能、转型发展的同时,争取引入更多企业总部及研发、销售环节。目前,受华漕周边环境改善和相关扶持政策吸引,镇域内企业锦湖日丽、宁远精密计划生产基地外迁,而将总部和研发基地继续留在华漕。costco超市、广兆供应链管理、常春藤童装等多家公司也有意向将总部迁入华漕。
旭华广场是华漕镇目前存量的农民长效增收项目之一。
华漕镇的“金算盘”打得够响。拆违启动后至今,华漕地区农用地单价在原基础上涨了58%,工厂等建筑物租金单价上涨24%,而建设用地也更显金贵。在拆违、环保整治及南虹桥区域全面启动动迁的大背景下,各村集体收益不降反增,仅2016年就实现了同比7.2%的增长。
“环境变化撬动更多优质资源,使镇村经济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镇领导说。今年起,华漕镇还通过强化农民长效增收平台,着力将“环境好-经济好-百姓增收”这一闭环做实。华漕镇计划重组原有16万平米的物业项目,并开发18万平米新项目,通过“农民个人资金、局部村等资金退出,集体经济进入”的方式,以农龄为主要依据,重新设定各村股本,统筹安排平台上所有的项目与资金,保证各村入股公平,全镇共享资源。根据新一轮测算,现有平台项目平均回报率可达6%,而新增待开发项目在引入大型、专业公司经营管理后,年预期平均回报率可达10%。此外,全镇所有村级二次改造项目的后续盈利也将通过分红方式,用于农民长效增收。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五违四必”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守住人口、土地、环境、安全底线有深远意义。随着一块块硬骨头被啃下来,上海的整体环境面貌得到了巨大改善。尤其在农村地区,存在多年的违法用地、违法经营、违法居住等被一举拔除,河沟清洁了,生态恢复了,空气清新了,民房更安全了。留住了乡愁,也将青山绿水还给了百姓。
当然,集中性大规模的环境治理也给镇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必然的阵痛——房屋、工厂减少了,原有的经济来源也随之收缩。不过,村资体量的减少就一定导致经济下滑吗?闵行区华漕镇在大规模拆违过后,做了这样一些尝试:对拆违后的村级资产进行统管、统筹,并将村级存量有证房屋进行了提升品质的二次开发,以质量补数量;拆违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进行,依靠改善后的周边环境吸引更多企业总部迁入,趁势完成产业转型;让村级集体资产公平参与投资镇级平台开发的物业,广大农民得以获得有保障的长效收益。
如此一来,镇村经济收入在拆违后实现不降反增,青山绿水真的“变现”为金山银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