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传性肥胖病元凶 交大锁定肠道菌群失调

24.07.2015  10:08

  有这样一群“忘了什么是饱的天使”——“小胖威利”患儿,由于先天染色体缺陷,他们从幼年时期开始会出现严重的“暴食症”,饥饿感难以满足,体重持续增加,最后发展成为重度肥胖。

  近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立平教授研究团队发现了儿童遗传性肥胖控制密码——肠道菌群失调是元凶。通过营养治疗改变菌群可以有效控制“小胖威利”们的食欲、降低患儿体重。该研究由中、美、英、德、法等12家机构的40名研究者合作完成。

  在临床实验中,医生为参加住院营养干预的“小胖威利”患儿和单纯性肥胖儿童提供了以全粮、中医药食同源食品和益生元为核心的膳食,一方面提供了人体所需的大量和微量营养素,另一方面还特别增加了大量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的复杂碳水化合物。

  经过12周的营养干预后,在没有外加锻炼的情况下,“小胖威利”患儿与单纯性肥胖患儿一样,饥饿感明显缓解,暴食症得到较好的控制,体重显著下降,血糖、血脂、血压等各种代谢指标都得到显著改善。暴食症缓解以后,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实验志愿者,经过430天的营养治疗,体重由140公斤下降至73公斤,并能长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赵立平教授说,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可以进入血液,成为破坏人体,推动疾病的重要因素。比如肠道细菌可以把动物脂肪转变成一种叫三甲基胺的物质,进入血液后可以变成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毒素三甲基胺氧化物。他说,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发现,人体肠道菌群不是单个细菌的杂乱堆积,而可能与“热带雨林”这样的宏观生态系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