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青团"完成使命 "网红继承者"会是"紫薯大福"?[图]

04.06.2016  12:31

 

  图片说明:“紫薯大福”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它能不能成为下一个“网红”?

  东方网6月4日消息:随着麦青汁的下市,前后热闹了一个月的“网红青团”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福州路的杏花楼总店,广式蛋黄粽、苏式蛋黄粽等已悄然上市。

  面皮的Q弹、蛋黄的酥香、肉松的质感……“网红青团”三者的完美融合让不少食客仍有回味,这份美味是否会出现在端午粽子季?答案是否定的。由于网红馅料的特性,难以与粽子融合,但可以尝试网红青团的灵感来源———传统的蛋黄肉粽。

  对于杏花楼这样的老字号来说,招牌美味,需要坚守,也需要创新。

   网络让青团成为“金团

  如今再来回顾2016年的春季,杏花楼的咸蛋黄肉松青团依然是当之无愧的焦点。3月中旬,当咸蛋黄肉松青团作为今年新增的青团品种上市时,福州路总店和黄河路分店每天只能卖出300只。相比传统青团低廉的售价,咸蛋黄肉松青团每只8元的定价让经营者起初只将其作为一种尝试和补充,毕竟对于老字号食品偏中老年的消费群体来说,与传统的豆沙馅料相比,价格有些贵。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款咸蛋黄肉松青团在3月下旬意外受到年轻人欢迎,杏花楼的保安至今都记得当时的盛况,从福州路门口经过福建中路一直排到广东路,队伍一直保持300人,排队买到青团的网友们纷纷上传照片。“大规模走红,是源于一家美食频道最先发现了这里的美味,买青团也要排队?这样就被发现了。”杏花楼办公室主任孙春莉说,美食圈的新媒体之间彼此关注很快就引发了连锁效应。几天之内,“网红青团”红遍上海人的朋友圈。报纸、电台纷纷跟进,青团销量也从原来的每天三五百只,提升到了最高峰时日销售5万只。

  由于网红青团手工制作以及现场蒸制的特性,每天的数量有所限制,一批次150个青团可供25盒,这让这份美味更加珍贵。为了让更多食客可以尝到网红青团,杏花楼采用限购政策,最早是5盒,最后到限购1盒。尽管如此,食客们还需要用4-8小时吃到一次青团,黄牛们都看到了商机,原本8元一只的青团被炒到50元,网红青团成了“网红金团”。

  “我们开玩笑说,这次青团排队购买的队伍,是历年来最安静的。”一名青团的手工师傅笑着说,“往年排队的人大多数是些爱聊天的大爷大娘,这次队伍里年轻人起码占8成,他们很多人插着耳机背着包光排队不说话,就像苹果店门口等着买手机一样。

  短短一个月时间,这款咸蛋黄肉松青团销售量接近千万,人们试图分析其走红原因,总结出“时间节点”、“饥饿营销”、“网络传播”等窍门,但在孙春莉看来,这秘诀就是用心做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