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首次“综合评价录取”试点完成“校测面试”

01.07.2016  03:04

  同济大学今年在上海市首次实施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学生综合素质测试”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招生工作,计划在上海综合评价招录60人(理科48人,文科12人),占同济大学今年在上海招生计划数的20%。6月29日上午,作为同济大学“综合评价”选拔重要内容之一的“校测面试”在南校区举行,按招生计划数的1:1.5比例确定的、入围同济大学“校测面试”的93名上海地区文理科考生前来接受面试。

  同济大学今年实施“综合评价录取”选拔方式的有14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都有对应的招生计划数。同济大学此次组织了90名校内专家担任校测面试考官,对他们进行了考前培训。每7位专家组成一个面试小组,其中建筑学或设计学、人文、理学、心理学、外语类专家各1位,工学专家2位,其中心理学专家系首次引入,以全面考察考生的专业兴趣、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综合能力、身心健康。考官、考生七对一,每位考生测试时间为20分钟。

  同济大学将按照考生“综合成绩=高考投档成绩(满分600分)+面试成绩(满分300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满分100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录取。
  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高校实施“综合评价录取”人才选拔机制改革,是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有益尝试,能打破“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推动高校从“招分”向“招生”的根本转变。同济大学根据上海“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精神,按照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希望通过面试,结合学生高中综合表现、兴趣爱好、目标追求,重点考察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创新精神、专业兴趣、学习方法、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意识,选拔到真正适合同济大学相关专业培养的学生,进一步推动大学招生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张端鸿博士认为,“综合评价”招生改革既扩大了高校的自主选择权,有利于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进行选才,也增加了学生获得高校青睐的机会,预期来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在新的招生录取体系下,促进公平、扩大选择、体现特色将成为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的内在价值选择。
  记者当天在现场看到,面试各环节工作平稳有序进行:考生报到后,首先进行身份证现场验证,然后随机抽取面试号,集中候场;哪些专家组成一面试小组、进哪个面试室亦随机抽签确定;每个考场的考核选拔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同济大学纪委监察处全程监督,确保选拔过程的公平、公正。
  走出面试考场,考生们看上去神情轻松。面试专家们反映,当天接受面试的考同学们普遍表现出较为明确的专业意向和专业学习兴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