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人间的天使——护士!是他们让患者的生命有质量地延续!

28.10.2015  20:45



尿毒症患者除了换肾,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透析,他们每周两到三次去医院报到,通过血液的体外循环,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以此来延续生命。时间长了,医院的血透中心在病人眼里差不多就像另一个家。长征医院血透中心,在许多老病人眼里,就是他们另一个温暖的家,这里的护理人员也早已成了他们的家人,多年来,血透护理组用他们的专业和爱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上午8点多,39岁的外企职员小何化着淡妆,从容地走出地铁,准备去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

血透病人小何:像我平时工作中啊,平时去旅游啊,一般人都不会想到我已经透析14年了。


53岁的高丽娟则刚从菜场买菜回家,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血透病人高丽娟:27年半,那个时候我只有20几岁嘛,那个时候总是认为自己30岁都活不到。



如果不说,恐怕很多人都看不出来,她们,其实是多年透析的老病人。每周有三天,他们都会到长征医院血透中心报到,这里几乎成了他们另一个家。整个长征医院血透中心有100台血透机,长期门诊血透病人530例,外地流动血透病人50例,是上海规模最大、收治病人最多的一家,年透析达到8.5万例次。有不少病人,之前曾经在外院接受血透治疗多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慕名而来,结果就成了这里的常住户口。



血透病人每次打两针,静脉一针、动脉瘘管一针,一个月就是20几针。维护好血管非常重要。打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动脉瘤,病人黄宗慧手上原来就有一个,到了长征医院后,经验丰富的老护士通过改变穿刺手法,让她的瘤不再日长夜大。


对于病人来说,血透的这四个小时能不能安全而又相对舒服的度过,关键就看护士打针的水平。


每个病人都希望给自己的穿刺一次成功,因此任何一位护士在给病人打针前都要先考察病人的血管情况,并且询问,"我可以给你打针吗?"这是护理组的规矩。在这里要学好打针,起码得跟着师傅学上一年半载。不少年轻小护士来这上的第一课就是要接受被拒绝。


长征医院血透中心护士:如果针打得不好,维持四个小时的透析,针痛啊什么的都会影响到他。


长征医院血透中心护师:我做的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治疗,但是对病人来讲,他是把生命给我。只有不断扎实自己各方面的专科技术,我觉得病人的质疑和不信任会完全解除。



除了打针技术过硬,这里的护士还会根据每个病人在两次透析之间涨水量,以及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来确定每次血透的拉水速度。在透析中,护士们也会不断进行巡视。



长征医院血透中心护士长:如果这个病人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症状,我已经来不及叫医生了,体外循环,瞬间就翻白眼,瞬间就没血压,必须马上会做应急的处理,处理的同时再去叫医生。所以在病人眼里,我们护士就是他们的守护神。


延续尿毒症患者的生命,让他们在每次透析后,都能正常的生活,是护士们最大的心愿。目前在长征医院,透析最长的病人为28年,20年以上的有19人,10年以上有128人,有300多人在5年以上。病人们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间,透析18年的82岁老病人李怡宁教授,在治疗期间还完成了科研项目、出了书,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 。


血透病人李怡宁:精心的治疗,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生命的航船又重新撑起了风帆,这就是我们血透病人共同的心声,感谢他们,感谢他们延续了我的生命。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是人们对护士的最高褒奖,而对于血透室的护士,医生定了治疗方案之后,更多的日常血透治疗都依靠护士来完成,血透做得充不充分,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命质量,所以有人说,在血透室,是一分治疗,九分护理。长征医院血透中心为什么能成为病人心中另一个温暖的家,除了过硬的医术外,还有什么能让这么多患者的生命延长再延长一些,新闻透视明天将继续关注。

(看看新闻网记者虞之青 霍云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