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地标煤气包完成使命变新景观 原址建起公租房

16.03.2016  11:03

位于金沙江路的煤气包2014年9月已拆除。

  还记得伫立在普陀区金沙江路、丹巴路口的三个煤气包吗?如今,经过金沙江路的94路公交车还保留着“煤气站”这一站名,但那三个煤气包已经成了回忆。

  这三个煤气包于2014年9月被拆除,拆除后腾出的4.5万余平方米地块,一半用于建设公共租赁房,一半用于建设商品房。其中公租房项目去年12月完成建设,商品房建设预计2019年10月完成。

   承载老上海人的温暖记忆

  这三个煤气包由上海市煤气公司先后建于1966年、1968年和1983年,每个储量10万立方米。对于每天在此来来往往的老上海人来说,它们犹如老朋友般熟悉。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广泛使用人工煤气,这些圆柱形构筑物起着存储和调节煤气的作用。“夏天煤气供应充足的时候,它们就全部都竖起来,足有五六十米高;到了冬天,居民大量用气的时候,它们就会‘矮’下去。”一位住在金沙江路的居民介绍说,在那个高楼鲜见的年代里,这三个煤气包一度成为普陀长风地区的地标。

  “上世纪90年代是煤气包的黄金时期,金沙江路三个煤气包承担着给普陀区和沪西其他地区的居民供气的重任。”上海燃气集团负责人回忆说。上海地方志资料显示,至1990年,普陀区管道煤气用户12.7万,占全区总居民户54.2%。当时上海共有22个煤气包,向全市237万户家庭供应人工煤气,全市的人工煤气供应量达18.7亿立方米,最高煤气日用量超800万立方米。

  进入21世纪,上海居民人工煤气的使用量逐年下降。按照上海“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人工煤气已全部替换成更清洁高效的天然气能源。于是,这些经历风雨变迁的煤气包“退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