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开幕

30.10.2017  19:24

为推动中外文化学术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研讨会10月26日在复旦大学开幕。作为文化部“东方文化研究计划”的一次学术创新活动,本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举办,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对外文化传播中心、荷兰莱顿大学共同承办。

开幕式上,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王晨和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陈志敏,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莱顿大学教授包乐史代表外国学者致辞。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金光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助理时坚东、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外事助理兼国际部主任张小兰等出席研讨会。来自荷兰、法国、德国、美国、挪威等国的国外学者13人、中国学者17人(含2名香港学者)参与研讨会。

王晨首先代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对参会的中外著名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陈志敏在致辞中表示,长江和莱茵河相隔万里,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双方之间已经有了几百年的交流、沟通的历史。此次中外著名学者汇聚一堂,探讨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问题,打开了新视野、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期待与各兄弟高校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学术、学科建设,同时也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包乐史表示,根据“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大陆与中亚以及欧洲将连接在一起。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人们将看到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包括长江流域和莱茵文明,此次会议很有必要。

本次研讨会共分为9个主题板块和1场圆桌会议进行,包括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唐力行主持的“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科大卫主持的“河流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钱杭主持的“河流与社会文化”;英国华威大学和荷兰莱顿大学教授何安娜、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戴鞍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建民先后主持的“河流、港口与城镇文化”3场系列研讨;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谢湜主持的“河流、交通与商业文化”;中山大学教授吴滔主持的“河流、技术与人地关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董少新主持的“河流、环境及产业文化”。圆桌会议将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王振忠主持,参与讨论的学者包括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范金民,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伯重,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教授海恩·克莱曼、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吉普鲁等。

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是“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中外学者交流活动”的组成部分。该活动分为研讨会和会后实地交流两个部分。10月28日至31日,中外学者们将在上海和江苏两地进行实地交流研讨。

本次活动也是文化部“东方文化研究计划”国际学者访华项目的拓展和延伸,活动由2016年“东方文化研究计划”访华学者、荷兰莱顿大学教授包乐史倡议举办,中外著名学者积极赞同和响应,复旦大学和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全力支持,是中外各方积极合作的一次高端学术和文化交流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