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课堂向青少年播撒“创新种子”
暑假里,当你来到上海科技馆,或许会看到一群“小小讲解员”,他们虽然是中小学生,却把热门展区蕴含的科学知识讲述得头头是道。对青少年进行科普讲解培训,是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推出的众多教育项目中的一项。据统计,两馆今年以来已举办8000多场教育活动,惠及约11万人次,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群体。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近年来,上海市区两级政府持续加大科普投入,形成了以两家综合性科普场馆为龙头、50家专题性科普场馆为骨干、255家基础性科普基地为支撑、79家社区创新屋等为补充的科普场馆体系,为公众提供丰富立体的科普资源。作为科普场馆龙头,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承担了市教委“馆校合作”项目,让科技馆、自博馆成为校外课堂,通过精彩的课程向青少年播撒“创新种子”。
来自民办交中初级中学学生杨元璟在科技馆“生物万象”展区,做起了小小讲解员。她每周来科技馆两次,主讲热带雨林的各种自然现象,如附生、巨叶、老茎生花。“青少年科学诠释者”则是为中学生开发的教育项目,下学期升高二的上海交大附中学生王伊笑喜欢生物,加入“科学诠释者”生命科学小组研究基因克隆。科技馆的活动为她植入了一个“基因”——投身生命科学技术研究。“馆校合作”项目不但培养学生,也培训教师,引导他们利用科普场馆资源进行教学。上海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老师闵辉参加“博老师研习会”后,将拓展型课程“自然笔记”升级为“博物馆中的自然笔记”,带领预备班学生走进上海自然博物馆,学习生物分类知识。
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表示,两馆的教育活动都是结合展品、藏品开发,引导孩子走进场馆后不再简单地玩,而是在兴趣驱动下学习、探究,体悟科学精神和科技创新的基本方法。借助“馆校合作”项目,两馆科普资源正在与中小学对接,已开发出100多个校本课程教案。下学期,会有更多的学生在科技馆、自博馆上课,并进行自由探索。
目前,上海科技馆建馆以来首次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工程已经启动,不久的将来,会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介绍,为了助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馆将加强高新技术科普,让观众看到、体验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穿戴、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等各类高新技术展品。“科普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科技馆将开辟新的展区,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和科普平台。希望上海的各个创新主体把最新成果推介给科技馆”,王莲华说。
日前,在美国国际主题公园及景点协会发布的“全球最受欢迎的20家博物馆”榜单上,上海科技馆排名升至第八,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一起连续三年上榜。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俞陶然